可能有人會說,智能汽車不是都已經實現了嗎?正在熱賣的特斯拉和已經廣為人知的Google無人駕駛汽車不就是智能汽車的代表嗎?
我的看法是:這僅是智能汽車的星星之火,大部分的汽車還僅僅局限在加裝智能硬件實現,能重新完整開發設計一個智能系統的也只有特斯拉和Google兩家,并且也還存在種種問題,沒有普及開來。
真正要實現智能汽車的關健是智能汽車數據孤島的互聯互通,這是智能汽車行業發展最大障礙之一。
先來看看智能汽車大數據的生產,幾乎所有路上跑著的汽車都在產生難以置信的龐大數據量,輪胎氣壓,到發動機轉速,到油溫和速度,剎車片在傳感器的監測之下,汽車每小時能產生5-250GB的數據。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每秒產生約1G的數據,相當于每秒發送20萬封純文本電子郵件或用電腦上傳100張高清數碼相片,每一輛高度電氣化集成的汽車都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
有了這么多大數據,按理說我們的汽車智能應該普及度如此之低?電動車,貨運,商務,私家車應該都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智慧,關健的問題是這各個大數據是孤立互不相聯的,智能汽車的大數據平臺化嚴重不足,目數據平臺化大眾汽車做得相對較好,這跟它是傳統汽車廠商,有足量的銷售產量息息相關。
那么我們來探究下為何如此?
1.汽車本身系統工程產品,汽車行業產業鏈太長,產品研發和產業整合難度大。
能重新完整開發設計一個智能系統的也只有特斯拉和GOOGLE兩家,而且還存在種種問題,汽車行業的產業鏈條,配件就有數千種,4S店更是數為勝數,還牽涉到保險公司,與市政建設公路的智能化也密切相關。智能交通是一定需要政府的參與才能實現,智車汽車行業的發展也需要政府戰略指導。就像“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政策支持和鼓勵一樣!
2.汽車廠商通訊標準各不統一,私有協議破解難度大。
OBD是汽車總線數據收集的一個關健設備,4S店維保故障判斷,尾氣的排查,保險公司取證數據都是需要從這個設備讀取,但如果讀取到發動機和車主更私密的信息需要破解OBD其私有協議,這個各個廠商各不統一,不像網絡通訊都遵循TCP/IP協議,這也是數據孤島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私有協議的破解本身除了有知識產權的風險以外,也存在由此引起的汽車安全事故責任的區分。一般破解私有協議的汽車也再享受不到原廠的服務。
3.傳統汽車廠商之間以及與新生的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利益糾葛。
汽車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從整車到配件到服務再到保險,傳統汽車廠商之前都是各自為營,市場本身就是沖突的,傳統行業傳統做法也不提暢共享。而共享是受互聯網倒逼傳統的結果。新生的互聯網公司的智能硬件更多的是通過后置安裝實現,這樣只實現汽車部分功能的智能。導航儀,行車記錄儀就是一種,通過公有協議將汽車運數據上傳到手機APP也是一種。
對于數據的挖掘,需要云計算,大數據專業公司的技術支撐,但數據就像私家珍寶誰也不可能輕易共享,但傳統汽車廠商很難短時間內能建立自已的大數據挖掘的人才隊伍,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分工。
人對于車最本質的需要,是安全舒適輕松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自動駕駛和全自動化服務是智能汽車的終極目標,但安全卻是需要反復驗證的。
而實現這終極目標的關健是:
數據交互,人與車的交互,車與車的交互,車與路的交互,車與4S店,4S店與汽車廠商之前的交互。車與車主駕駛者的交互,充分的掌握汽車實時的運行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實時傳給汽車服務商對汽車及時保養和安全檢查。同時人車交互可以讓駕駛者提前收到車況的預警信息,在事故發生時主動制動。人車交互語音信息是大家都在探索的方向。
車與車的交互就像智能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一樣,禮貌行車,安全行車,數據共享這將是車智能的源泉,從智能汽車到汽車智能的關健。車與路的交互依賴道路的智能化,車和智能交通設備之間的感應,車與4S店交互實現全自動化的服務,定期維護保養再也不需要人不離車,才能安全實現。
智能汽車大數據是汽車智能的前提和基礎,是含金量足夠豐富的黃金寶礦,但這需要我們準備好工具,儲備好人才,攜手向前,才能攫取這寶貴財富,才能享受到真正智能汽車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