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手機APP點外賣,早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但在百度高級副總裁、技術戰略委員會主席王勁看來,作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的又一個產品,百度外賣背后的鏈條已經呈現出一個“智能系統”的雛形。
“大數據主要包括三種:人的數據、物的數據以及關系數據,包括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的關系。”王勁說。百度外賣正是在處理這幾種關系的基礎上,展現出人工智能全局優化的能力。
系統選調“送餐騎士”
據介紹,百度外賣有幾千個負責送外賣的“百度騎士”,每時每刻都和調配系統連接。當客戶下單后,系統會首先判斷調配哪一個“騎士”去送餐,在多個任務的情況下,還會分析是先把所有訂單的食物在各家餐廳拿好再送,還是先到兩家餐館拿了食物送到客戶家,再到第三家餐館取貨再送。對系統來說,需要在午餐、晚餐的時間段,根據客戶需求,把幾千名“百度騎士”分配到城區的各個餐廳周邊。這很考驗智能系統的全局調配能力。
王勁說,智能系統通過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自我完善。隨著每天的外賣數量越來越多,各類數據也就積累得越多,包括細到在一個餐廳取餐時的等候時間。系統逐漸能夠預測,外賣騎士要走多長時間到餐館,到餐館了還要等多久,這個餐館做這個菜需要幾分鐘。
訂單直通廚房屏幕
餐廳的服務流程將因此改變。用戶通過系統下單后,訂單菜名直接顯示在廚師面前的屏幕上,做完一個菜,按一下按鈕接著做下一個菜。而這種先后順序反饋到百度外賣的系統上,又成為系統判斷外賣效率的數據之一。
這些僅僅是開始。王勁說,未來希望把擅長廚藝的個人也接進這個系統。如果你的麻婆豆腐做得特別好,可能就只接麻婆豆腐的訂單。每個有廚藝的人都能開“小而美”的美食作坊,專注做一道名菜。
對希望嘗到美食的人來說,以后點外賣送來的5個菜,可能是來自5個不同的餐廳。即使是去店內吃,通過百度外賣系統訂好餐桌,然后通過手機地圖提供自己的出發位置和時間,到達餐館的時候,菜就已經擺在那里等你了。這樣,客戶來了就吃,吃了就走,免去等位之苦,而對餐廳來說,翻臺率則大大提高。
一餐可以吃多家
“比如在家里請客,預算2000塊錢,讓系統給配附近最好的菜,然后從各個餐館下單。在溫度還足夠熱的情況下,能夠同一個時間送達,這都是可以做到的。甚至根據客人的口味,想吃川菜還是粵菜,海鮮或是山珍,都可以通過系統調配。”王勁說,大數據變得很重要,計算量也變得巨大,因此必須通過云計算提供的計算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的全局優化來實現。
“以后兩種企業會生存得很好,一種是做很大的平臺,提供各種各樣的技術、數據和智能的服務;還有一種是‘小而美’,只要專注干好一件事,搭在大平臺上就能活得很好”,王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