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曾著《天問》,吐露對這個世界的疑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世界之大,奧秘之多,從古至今就是人類的困惑,許多偉大先賢窮極畢生心血,也只能揭開一角。
所幸,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認識世界的方法幾經顛覆,以前的謎題也漸漸得到解答,對于地震的認識就是其中的一個。
說地震預測預報是最重要的世界難題,絕不為過。
中國幅員遼闊,身處太平洋、印度洋、亞歐大陸幾大板塊交界之處,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受地震之禍的國家,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至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占所有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的54%之多。
距今約兩千年的東漢時期,公元132年,世界第一臺地動儀在華夏大地出世,比西方提早1700年測到地震。然而受困于當時的科學認識,地動儀只能起到播報作用,對于預警、震級等領域來說,還是空白。
后來,人類經過三次工業革命,人對世界的認識取得了極大的突破。我們利用技術,可以第一時間測試到發生的地震、震級、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等。
然而,最大的謎題“地震預警”仍舊被塵封著,至今無技術突破……任人抓耳搔腮,不為所動,這也是人類的一大傷痛——如果能提前預知地震,哪怕是幾分鐘,也能夠挽救無數的生命。
互聯網發展到一個階段,認識論的一大顛覆性手段“大數據”橫空出世,雖然目前對大數據的應用,人類還處在淺嘗則止的探索階段,然而它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光是觸到一個邊緣已讓人咂舌,尤其是強大的預測能力。
利用大數據,Google成功預測2009年美國冬季流感,甚至可以具體到特定的地區和州。
微軟大數據成功預測奧斯卡21項大獎。
預測奧巴馬大選連任成功……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來自移動端的大數據未來將為地震預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就目前來說,有許多巨大的數據寶庫,一個是自然地理特征參數指標,即鋪開監控網,檢測地磁、地電、磁偏角、地面溫度,以及地下水水溫,水位和水中氣體氡的含量等。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記錄異常數據:一個地區的異常突發數據越多,產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對這些數據進行快速反應,就構成了預警系統的原理。
還有一個就是產生至動物的數據:比如唐山大地震前,不光是地下水位上漲,水溫提高,就是老鼠蛇以及貓青蛙都有異常反應……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民間能人異士通過“地磁”“天象”等和地震發生的關聯的分析,雖然許多還不處于科學的范疇,也可納入數據領域對其處理。
各種蛛絲馬跡,都是數據,將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分析,反應,也許下一步,人類成功預測地震將不是一個夢。
作為認識到大數據的力量,在大數據領域走在最前的城市之一,中國貴陽將舉辦全球首場“數博會”。
5月26日,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將會召開,匯集大數據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商討數據世界的發展、走向、法則等。這個強大“智囊團”,將會給大數據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數據超越我們的夢想和想象,將會幫助我們解開更多世界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