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一段方言錄音、上傳一條雙腳尺寸信息、上傳一張購物小票信息……不管你是全職家庭主婦,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或是超市的保潔、安保人員,這些在過去看來似乎稀松平常的小動作,在中關村科技企業“數據堂”搭建的“數據銀行”里,卻能變成讓你利用業余時間賺錢的工具。
傳30張自拍照得18元獎勵
一會兒戴上帽子,一會兒摘掉眼鏡,一會兒再圍上圍巾,“咔嚓”“咔嚓”,大學生嚴微在宿舍里一通兒自拍。從不同角度、不同造型拍了好幾十張之后,她選取了30張,放進一個“待上傳”的文件夾里。
嚴微拍照之后要做的,可不是在朋友圈或者人人網上曬出自己的自拍照。她準備把這些照片上傳到一個“數據銀行”里,一天傳一張,滿30張就能得到18元錢獎勵。當然,她上傳的照片僅僅用于后臺分析,不會未經她允許公布在其他網站上。
嚴微和室友們所用的“眾客堂”軟件里,只要按照任務要求上傳照片、錄音片段甚至超市小票信息,就能賺錢。
幾個月前,嚴微的一位上海老鄉還完成了另外一個好玩兒的任務——只要對著手機說上300句上海方言,每句只需要7到8個字左右,然后上傳這些錄音,就能獲得75元報酬。
如果你不會說上海話,“任務列表”里還有粵語、四川話、普通話的錄制任務可以選擇。
在一家大型超市打掃衛生的保潔員楊敏之,也在工友們的口口相傳之下用上了這個軟件。把大家隨意丟棄的超市小票一張張撿起來,抹平整了,楊敏之用手機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分別拍照上傳,每提交5張小票照片,她的賬戶里就會多出2元錢的獎勵。
路人變成“大數據采集員”
在常人看來毫無經濟價值的自拍照、超市購物小票、方言錄音,為什么竟會被相中還花真金白銀購買呢?
別小看這看似不起眼的超市購物小票,盯著的人可不少。
超市拿到,就能了解競爭對手熱銷產品的定價;商品制造商拿到超市小票,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物流、生產;銷售部門拿到,能夠通過小票中不同商品的消費關聯分析,探究出看似完全不相干商品之間銷售互相影響的“秘密”。
京東庫房將花生米和加濕器擺放在一起,沃爾瑪的貨架將啤酒和尿布擺得很近,這些都是對消費關聯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后得出的結果。“一家大型跨國超市,每年撥200萬元到300萬元的預算,專門雇退休的大爺大媽去其他超市抄各種商品的價目表。”一位零售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需要線下大數據信息的不只是超市。方言錄音、自拍照,這些平常看似無用的信息,被一些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研發公司視作珍貴資源。就像學習一門語言需要認識大量單詞、字句,讓機器學會識別人類的語音、圖像,需要有大量的語言、圖像作為機器系統的“學習素材”,完善其數據分析模型。
“我們相當于一個‘數據銀行’,成千上萬的用戶共同為我們提供的數據信息,經過技術處理后會變成極有價值的信息。”“眾客堂”手機應用研制方、“數據堂”總經理齊紅威說。當然,通過“眾采”模式發動普通用戶上傳信息,只是這家“數據銀行”采集數據的其中一種數據來源形式,“眾采”與商務合作、政府合作、技術抓取等多種方式,共同匯聚成了一個可供各行各業選用的“數據銀行”。
采集員線上簽約護隱私
拍拍照、填填信息就能賺錢,這個將碎片化、廢棄信息收集起來,聚沙成塔甚至“點石成金”的“數據銀行”,如今已經吸引了以中國為主、遍布全球的“眾客”擔任其兼職數據采集員。學生、家庭主婦、超市保潔人員、保安等閑暇時間較為充裕的人群成了主力。在總數約40萬余名“眾客”中,其中60%左右是學生。
上傳信息、賺取酬勞如此便利,隱私安全、信息真實性如何保障呢?
比如說,數據采集員上傳的自拍照會不會被哪家非法網站拿去使用,或者若有數據采集員上傳了侵犯他人肖像權的照片,又怎么辦呢?
“數據堂”聯合創始人肖永紅透露,在獲取這些信息前,已經獲得了“眾客”的身份證號碼等實名信息,并簽署了信息真實性、不侵權等相關協議。“數據堂”更不會在用戶未授權的情況下,將其信息上傳在商業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