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重金征集的那些大數據商業模式,未來真的能夠盈利,并帶動貴州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嗎?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當下,不僅普通人要來一場說干就干的創業,就連一些省級政府也加入了創業大軍。
2014年2月,貴州省出臺了《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和《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自那時起,這個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最艱巨的省份,便試圖通過發展大數據產業夯實自己的經濟基礎。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貴州省的大數據“創業”主要分為基礎設施、系統平臺、云應用平臺、增值服務以及智能終端5個層級。其中,基礎設施及系統平臺層級主要由政府主導,其余三個層級則更多交由市場負責。
為了在增值服務及智能終端兩個層級上培育市場主體,貴州省政府想到了舉辦“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的辦法,借此吸引全球的人才和資源到貴州發展大數據。
2015年4月11日,“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比賽結束,貴州省政府挑中26個優秀項目,給出了總共2000萬元的扶持獎金,并以優惠的政策條件吸引創業者落戶貴州。是次比賽后,有知情人士透露,貴州未來可能每年都會舉辦類似的比賽,以此挖掘優秀的創業項目。
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貴州重金征集的那些大數據商業模式,未來真的能夠盈利,并帶動貴州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嗎?
2000萬重獎換來3.6億投資
2014年9月,“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啟動。當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保芳表示,是次比賽旨在通過募集大數據商業模式,與招商引資、引智入黔結合,促進貴州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
換言之,在各地政府招商引資越來越難的背景下,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被貴州作為引進大數據項目的重要平臺。
與國內其他鼓勵創新的比賽相比,經濟并不發達的貴州這次反而亮出了一些“壕”的做法—政府拿出2000萬元用于獎勵優秀的獲獎項目,包括“云端大獎”500萬元,同時引入賽伯樂、銀杏谷、IDG等投資機構,為比賽建立了200多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池。
2014年11月底,200億元投資基金基本到位。其中,100億元來自賽伯樂,50億元來自云石基金。據披露,這部分投資基金確定投資某些項目后,貴州省承諾按照1:9的比例提供配套政府投資。
與此同時,貴州省政府還向參賽者開放政府數據—不僅公開交通、旅游、工業、環保、食品安全、商務等“7朵云”梳理的政府數據目錄,幫助項目設計者開發、完善參賽方案,還開放了部分政府交通數據,供參賽者演練大數據算法之用。
“政府把2000萬元獎金用在培育一個產業上是值得的。我們計劃每年開展類似的比賽,從中挖掘優秀的創業團隊。”2014年12月,貴州省副省長王江平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半年多的時間里,8615支來自貴州省內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華臺北等國家和地區的團隊報名參加“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其中,大賽的分支賽—旨在解決貴陽交通擁堵問題的“智能交通算法大挑戰”吸引了3712支國內外團隊參賽。
“近一萬人在同一片數據上創新,這就叫萬眾創新。”大賽評委之一、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涂子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挖掘大數據價值時都是從舉辦數據大賽、調動民間力量開始的。在中國,創新不能僅靠BAT,要發動社會群力,形成眾智。”
2015年4月10日,貴州省邀請了26個投資機構與大賽的前100強選手深入接觸,當場敲定了3.6億元的投資意向。次日決賽,26個項目最終獲獎,并分享了2000萬元獎金。同時,眾多項目還拿到了少則幾十萬元多達幾千萬元的投資。
“這26個項目基本上都將會在貴州的貴陽或貴安新區落戶。” 另一位大賽評委、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謝曉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了解,大賽總共給貴州帶來了8000多支創業團隊,其中近500支隊伍有明確落地貴州的意愿。在這500支隊伍帶來的項目中,至少有100個項目在參賽期間就已選址貴陽或貴安新區。
貴州方面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得益于“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產生的社會影響力,2014年,貴州全省以大數據為重點的電子信息企業達到1721家,較2013年底增加了400余家,新增大數據及關聯產業注冊企業263家。
大數據顛覆傳統產業
“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究竟為貴州帶來了哪些創業者與創意呢?
“東方祥云”項目負責人李勝是這次大賽唯一的“云端大獎”得主。決賽當天,擬融資5000萬元的“東方祥云”大紅,被至少5家融資財團爭搶。而大賽前后,該項目收到的意向投資多達3億元。
被資本市場追捧的李勝早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水利工程系,2000年成立東方科技。公開資料顯示,東方科技主要為水利水電行業提供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集成建設服務,業務覆蓋水利信息化相關領域。東方科技于2014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不久后啟動“東方祥云”項目。
“直到最近幾年,中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才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但是,水利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成本很高,以至于國內只有不到10%的水庫、水電站全面完成了信息化建設。而即便已經實現信息化的水庫、水電站,由于系統維護不便等原因,常常無法實現穩定監測,更談不上預報調度了。”李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此后,受到“云”這一概念的啟發,李勝團隊開發了“東方祥云”項目—建設一個為全球水庫、水電站提供預報調度服務的通用性平臺:一來“解放”那些基層水庫管理人員;二來利用水庫、水電站的實時信息,并“革命性”地結合天氣預報、地形地貌等公開數據,進行全樣本的數據分析、運算,為全球水電站、水庫提供高精度的實時來水預報和優化調度服務。
按照“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一些評委的說法,“東方祥云”是一個非常“大數據”的項目。目前,“東方祥云”已收集數據3.9PB(1PB=1024TB),而按照目前的速度,五年之內,數據總量將超過23PB。
除了對水資源進行云調度的“東方祥云”,貴州省挑出的26個項目中還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例如,獲獎項目“淘數”—一個將原始數據加工成具有商業價值、方便交易的產品的平臺,試圖讓人們可以像淘寶購物一樣進行數據交易。
又如美國休斯敦大學計算工程碩士梁堅提出的“大數據停車”——一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位置服務,幫助用戶快速尋找最近車位,提高停車位使用效率的智能系統。
再如針對旅游市場推出的“1路”項目。與攜程、去哪兒等提供包括機票、酒店、線路預定在內的“旅行前”服務的旅游服務商不同,“1路”通過整合旅游大數據、地理信息,應用云計算與物聯網,打通跨區域的景區聯動系統,用移動互聯網整合景點周邊相關產業鏈,為“旅途中”的游客提供“旅行指南”、“智慧地圖”、“旅途保鏢”、“生活導游”、“特產超市”等從預報、導游、安全到娛樂、社交、購物的一站式免費服務,打造基于旅游目的地的完整商業生態圈。
“1路”平臺計劃2015年上線,一年內預計覆蓋景區50個,完成注冊用戶500萬;到2017年,將覆蓋景區1500個,完成注冊用戶3000萬,銷售收入8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涂子沛認為,“1路”項目未來可能掀起一場旅游業的革命。“這是一個新穎的旅游互聯網的點子。如果中國的旅游景點未來都能實現聲音和圖形導航,并輔助以語音講解,那么,導游可能會失業,整個旅游產業將出現革命性的、令人激動的改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質疑,在“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上獲選的26個項目中,有些項目雖然具有創新價值,但與大數據結合得并不緊密,目前很難歸入大數據產業,譬如網上下單、即時到貨的商超O2O平臺“夠近”項目。
“在這個比賽中,我首先看重的是年輕人創新創業的精神以及通過奇思妙想找到生存空間的勇氣。同時,我們現在正處于從計算科學向數據科學過渡的階段,數據科學迄今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科體系,我傾向于把一些創新項目往大數據產業方向上靠,目前可能顯得有些混亂,但經歷這個過程后,整個數據科學體系才會逐漸清晰并完善起來。”謝曉堯說。
商業模式清晰方有前景
雖然前述大數據的“新玩法”讓人耳目一新,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貴州省這場自上而下的大數據創業真的能產生效益,帶動貴州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嗎?
以此次“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上部分項目涉及的公路物流行業為例,目前,該行業的市場價值已達億萬級,但90%以上運力為個體車主,空駛率達30%以上,集約程度較低,浪費了物流資源。而如果依托大數據技術開發出集中運力的手機APP,那么配置效率就能提高,運輸成本便會相應降低。然而,這一領域的手機APP目前多達200款,真正實現盈利者卻寥寥無幾。
“相較于其他比賽,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不只關注技術,更希望將技術商業化、市場化,讓募集到的優秀商業模式真正落地。”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產業辦公室副主任魏巍此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正因如此,此次大賽的所有參賽方案都被要求闡明項目的商業價值和盈利模式。譬如,按照“東方祥云”的思路,公司免費提供來水預報等基礎服務,但對于水資源調度等深度個性化服務實行收費。
“東方祥云”項目負責人李勝認為,中國現有水庫、水電站約15萬座,免費模式將促進“東方祥云”的用戶數量和用戶數據激增,預計3年內,該平臺會覆蓋全國50%的水庫、水電站,營業收入可以達到每年數十億元。
“我們參加這次比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與投資商以及其他選手的探討,進一步完善整個商業模式,使之更加科學、合理。”李勝說。
而在比賽過程中,一些評委的建議讓李勝備受啟發。比如,有人指出,“東方祥云”的服務對象可以從水庫、水電站拓展到更廣的領域,例如保險行業。因為,如果保險業掌握了預報預警信息,其客戶就能減少損失,保險公司的效益也會顯著提高。這番提醒讓李勝發現了一個全新而巨大的客戶市場。
盡管理想很豐滿,但“東方祥云”目前仍處于驗證商業模型的初期,已開發免費客戶2100個,收費客戶23個,其中最高收費85萬元/年,最低收費13萬元/年。這距離“東方祥云”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
事實上,大數據如何“變現”是業內普遍焦慮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金融大數據具有相對較好的前景,在大多數領域,大數據基本上都沒有從應用場景上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由于商業模式不清晰,投資人往往不愿“掏錢”。
“我們最關注盈利模式清晰、易于操作的大數據應用,但這恰好也是目前比較欠缺的。”賽伯樂投資公司董事長朱敏如是說。
而對于那些看上去具有相對清晰的盈利模式的項目,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謝曉堯認為,目前貴州省政府花幾千萬元吸引的26個創業項目,“如果這其中,有20%的公司能和貴州的朗瑪信息(300288)一樣走出來,我覺得就很不簡單了。”
在謝曉堯看來,通過發展大數據產業,貴州希望吸引高精尖人才、增加未來經濟增長的機會,但貴州不急于求成,而是希望在5-10年后能夠結出成果。——鏈接——
大數據分析師“錢途”無量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人類開始進入商務智能化時代。
如火如荼的大數據行業催生了一項與數據處理相關的職業—大數據分析師,后者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來影響企業的商業決策。
大數據分析師是干嘛的?“大數據分析師就是一群玩數據的人,玩出數據的商業價值,讓數據變成生產力。”阿里巴巴集團研究員薛貴榮曾如此概述。
較之傳統數據,大數據具有“在線的、實時的、規模海量且形式不規整,無章法可循”等特點,因此,“會玩”大數據的人就很重要。
大數據分析師的特點是就業面廣,各行各業都需要;薪金高;職業穩定,而且越老分析手段越多越有經驗而不會被淘汰,并且可以在家里辦公。
據媒體報道,在美國,大數據分析師的平均年薪高達17.5萬美元,其在私營企業內所獲得的薪酬比其他行業高出近70%。大數據分析師已成為美國成長第二快的職業。美國國家勞工統計局的最新就業率報告預計,大數據分析師在2018年將有80萬從業人員(增長53.4%)。
而在中國,隨著大數據產業在國內的火熱發展,大數據相關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在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里,大數據分析師的薪酬要比同一個級別的其他職位高20%-30%,且頗受企業重視。媒體預測,未來5年,大數據分析師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職業之一”。
當然,目前大數據在國內大型商家的應用,挑戰依然很多。
雖然目前國內的大數據概念喊得很火,但并非所有的大型綜合體、大型商家都具備數據意識和數據分析能力。并且,由于目前數據量較少,尚不具備太大的參考意義。此外,光有了數據還解決不了問題,還需要懂運營、懂市場的企業參與,才能讓數據的價值得到發揮。
盡管如此,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的大數據公司以及大數據分析師仍將會越來越受到商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