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
強化現有數據中心資源節能改造,提升資源利用率,引導政府機構及企業加強云服務采購。
張家口地區:
立足中長期,鼓勵數據中心運營類企業利用地區資源優勢開展自建及服務提供;引導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機構及企業開展云服務采購。
廊坊地區:
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及企業開展云服務采購,近期及中期在該地開展必要的自行建設。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提速,很多原本并不被人熟知的產業漸漸浮出水面,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數據中心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日前,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經信委處獨家獲悉,一直在北京低調地為其他行業提供服務支持的數據中心產業,將成為今年京津冀產業對接的重頭戲之一。據悉,北京計劃在今年重點加快建設廊坊和張家口數據中心產業園,打造“京津冀”數據走廊,以此在保證北京數據中心服務供應的同時,力促北京的數據中心產業轉型升級。
一個低調發展的關鍵產業
“大數據”是一個剛剛被人們熟知的新鮮詞匯,而“躲”在其背后提供著關鍵性服務的數據中心產業,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一個陌生的行業。公開資料顯示,數據中心雖然在行業內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它是伴隨著互聯網不斷增加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為各種企業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專業化的服務器托管、空間租用、數據存儲等業務的平臺。
在國內,中國電信早在1996年就開始提供最初的托管業務和信息港服務,當時發展這一服務主要是為了通過托管、外包或集中方式向企業提供大型主機的管理維護支持,以達到專業化管理和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業內人士表示,顧名思義,數據中心就是一棟棟的“數據庫”大樓,幫助政府機關、企業等單位進行數據存儲、分析、維護。
實際上,隨著近幾年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加速發展,我國的數據中心產業早已低調地進入了大規模規劃建設階段。業內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我國共規劃建設了數據中心255個,已投入使用173個,總用地面積約達713.2萬平方米,總機房面積約為400萬平方米。
有機構預測,目前,我國的數據中心總數量及市場總規模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今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美元左右。業內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全國至少七成的數據中心產業項目集中在北上廣。
在互聯網企業尤其集中,各單位數據存儲、分析需求格外大的北京,數據中心產業必然是少不了的重要“配備”。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北京擁有規模的數據中心機房約有60余個,占全國市場的38%,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東部和首都核心區,包括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亦莊經濟開發區、東部CBD、臨空經濟區、通州新城等區域都長期依賴著周邊的數據中心提供的服務。“北京主要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現有機架實際利用率平均在80%以上。”該負責人表示。
資源限制倒逼產業外溢
目前發展火熱,未來潛力巨大,看似一切都如日中天的數據中心產業,為何對京津冀一體化如此“執著”?一位常年接觸這一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看似“高大上”的數據中心產業,對北京來說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業。一方面,面對北京與日俱增的數據中心服務需求,這些企業的存在不可或缺,但另一方面,這個行業對于土地、電力、用水等資源的較大需求,又愈發成為不小的負擔。
去年7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印發《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其中對北京市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限制性發展的措施,即北京將禁止新建和擴建呼叫中心,數據存儲和處理中的銀行卡中心、數據中心(PUE值在1.5以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除外)。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數據中心年耗電量為200億度,據業內估計,北京IDC(包括自建自用、中央機關、金融機構等數據中心)年耗電量約70億度。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年耗電量達10.5億度,相當于北京2013年全年生產用電量756.1億度的一成以上,而非電信數據中心耗電量也大致相當。百度目前在亦莊打算興建機房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年耗電量5億度,相當于目前整個亦莊地區年耗電量的1/2。
在數據中心行業中,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被稱為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關鍵指標,該指標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但根據業內專家的經驗,國內傳統機房粗放式管理導致制冷效率低下,能耗浪費嚴重,PUE一般為2.5,甚至達到3。據初步調研,目前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的PUE值多數在1.8-2之間,個別機房低于1.67或大于2.5。
由此可見,在寸土寸金、各種資源已經非常緊張的北京,數據中心產業如果繼續維持只在本地發展,既對北京的資源供應是極大的挑戰,又難以為長期發展的企業提供更充足的服務。
“大數據走廊”定居廊坊
面對產業發展困局,北京的數據中心產業已經到了不得不尋找出路的關鍵期。去年,北京發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市進一步促進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北京將與首都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帶中具備條件的城市建立合作機制,促進能耗較高的數據中心企業向京外轉移,并且開放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市場。就這樣,一直“隱身”在互聯網企業背后的北京數據中心產業,也走向了主動爭取京津冀一體化機遇的前線。
無獨有偶,河北也早就看到了這一趨勢,在省級“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依托廊坊潤澤國際信息港、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等,重點發展海量數據存儲、災備等云計算基礎服務平臺,為發展信息技術外包提供載體。
“為加速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北京市將進一步引導政府機構、企業加強數據中心服務采購,統籌現有數據中心資源提升使用效能,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同時加強京津冀協同,以張家口和廊坊已有數據中心產業園為核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鼓勵和探索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中,一個重點為北京企業提供服務的數據中心產業園已悄然建設、運作了起來。作為其中兩大企業之一的潤澤國際信息港COO王建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打造一個以數據中心產業為主,以云計算、云存儲為主要業務的國家級產業園,未來由潤澤國際信息港和周邊聯通集團云公司共同形成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將成為亞洲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基地。
除了氣候等自然原因之外,王建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廊坊距北京城中心僅50公里,因此滿足不少企業需求量較大的80-100公里“同城”數據中心要求。“北京的眾多數據中心建設時間都比較早,供電、制冷等關鍵性能力都非常有限,很多地方供電能達到10安培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廊坊產業園最大電力保障可達到45安培。去年產業園還在已有兩個110千伏變電站的基礎上,做出了新的擴建規劃,即園區未來將建成兩座220千伏變電站,四座110千伏變電站。”王建國表示。
王建國幫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同樣是建設一個500平方米、可容納200個機柜的數據中心,在京自行建設每年的投資成本將高達1500萬元,而在廊坊外包僅需要200萬元/年。僅土地成本,廊坊就是北京的1/5甚至更低,人力等維護成本至少便宜五成,而且僅目前,電力成本廊坊就比北京便宜20%,隨著未來北京工業電價逐步調整,這一差距還將繼續擴大。
增值服務實現利益最大化
據介紹,根據規劃,廊坊產業園中將建設66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目前已建成兩棟共8.2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樓和1萬平方米的配套樓。目前,數據中心能夠提供的服務包括:量身定制機房與機柜和容量出租兩種運營模式。既可做北京的主運營中心,又可做同城或異地容災備份中心;既可為國內外用戶提供數據機房,為中小企業的數據存儲提供托管服務,又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需要的量身定制等多種商業模式。王建國透露,目前,已有四個國家級單位與產業園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實際上,河北近期在廊坊以及中長期在張家口建設數據中心,并非僅僅是為北京提供服務支持,對于本地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意。“目前,北京每年的數據中心需求增長量非常大,騰訊、百度、阿里等公司每年新增服務器數量級在8萬-10萬左右,而國家機關等單位對于大數據、云計算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廊坊產業園提供的數據中心服務會成為滿足北京企業、單位‘剛需’的供給。”王建國表示。
王建國表示,目前廊坊數據中心產業園提供的服務還較初級,以為北京的企業提供基礎設施租賃等服務為主,未來隨著用戶入駐率的提高,產業園還將逐步增加數據中心的增值業務。
“目前,北京的數據中心服務可分為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兩個方面,基礎服務包括機房、機架或主機的租用、高速接入、主機托管、虛擬主機等,而增值服務包括網絡安全、網絡管理、存儲備份、企業郵箱、網站建設、網站加速等。”北京市經信委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業內人士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已建好、需要限制在一定規模內的數據中心,正向著精細化運營的方向發展,像機組托管這樣簡單拼資源的業務比例將進一步壓縮。
王建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廊坊產業園未來也將參考這一思路,目前,廊坊產業園的數據中心還在走北京數據中心經歷的第一發展階段,但未來,數據中心的經營產品將不僅僅局限在價值相對較低的基礎業務上,或將自主成立技術支持公司,提供防病毒等安全類,私有云、云計算等云服務類的增值技術服務,“增值服務相對于機房管理服務來說,收益至少會增加至幾倍到十幾倍,因此,我們盡可能要做產業鏈的上游服務商,實現收益最大化”。王建國透露,今年廊坊數據中心的單體收益能達到4.5億-5億元/樓,而到2018年,整體收益預計將達到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