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營銷應用的現狀可用這樣幾個“多”來形容:說的比投入的多;投的比做的多,如有些大型國企投入資金,建部門、雇海歸,但并沒有真正做什么;做的比懂的多,收集了一些數據,但讀不出有價值的信息來;懂的比賺的多;認為今后賺的比現在想到的多。
如何才能實現光明的前景?一要養成大數據思維,二要避開三大陷阱。
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有如下四個維度。
定量思維:一切皆可測。POS 機、網上購物、社交媒體以及各種各樣的卡,都是大數據的來源。例如,通過傳感器,利用紅外線微波可以觀測人的生理狀態、腦電波等,如果駕車人員犯困,其心 理指標發生變化并到一個臨界值,汽車后臺就會告誡駕駛員休息。賭場入口處的紅外傳感器,會根據腦部熱量情況,分析進來的是沖動型賭徒還是冷靜的賭徒。
汽 車行業的大數據有人、車、環境三個來源。“人”不僅包括車主或者駕駛人員,還應包括乘客;“環境”不光是路面信息,還包括行車所到之處的周邊信息,如旅 館、加油站、旅游景點等等,典型如地圖應用。“車”的應用也已有案例,如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為汽車加裝了跟蹤器,根據行駛數據來決定保險費率;米其林也會搜 集與環境相關的數據,某智能芯片廠商為長途貨運汽車提供的芯片,可以全球定位、調節物流和運輸。
跨界思維:一切或可聯。跨界有不同媒介、渠道間的跨界,如O2O和LBS,也有商業模式、數據應用的跨界。例如,GoPro是穿戴式照相機,但它也為尋求刺激的滑雪、跳傘運動愛好者,剪輯加工影像,并在電視上播出,吸引了廣告和巨量的粉絲團隊。
操作思維:一切要可行。應 用大數據,不等于非得要上高大上的設備和硬件投入。例如視頻公司根據用戶觀看視頻的過程來決定推送什么廣告,其算法可能比較簡陋,但速度快。其次,要把數 據和用戶心理結合起來,營銷精準但不要引起顧客的反感。第三,大數據管理要與KPI結合起來,協調各個部門的利益,否則大家對數據采集不積極甚至不合作。 例如,運營部門如果看重節省運營成本,可能就對數據采集的意愿不強烈。
實驗思維:一切應可試。比如,要想知道推薦的效果,可以做一個實驗。一半消費者有推薦,一半沒有。從短期看,推薦效果并不明顯,但長期效果非常明顯。因為推薦是購物體驗的一部分。短時間內,消費者對所推薦的產品可能沒需求,但到有需求時就會想起來,尤其是當推薦產品符合他們的品位和風格時。
三大陷阱
應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要注意規避如下三大陷阱。
有數不一定有據。應用大數據需要什么樣的統計或邏輯背景?首先,描述。要能辨識出我們描述的人跟心里想的目標人群是不是一群人。其次,預測。理解現象、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第三,優化。理解因果關系,否則無法優化。簡言之,預測需要相關性,而優化則需要因果性,而描述關鍵在樣本的代表性。
大而不全。有些大數據應用收集的數據非常多,但對其傾向性卻不清楚。解決的辦法是跨界,收集企業之外的數據。例如,汽車制造商要跟電商結合,要跟社交媒體結合,通過跨界把數據做全,才能把精準營銷做得更好。其次,要把營銷、銷售和庫存等內部信息打通。
內生變量模糊了因果關系。大數據介入消費者購買過程越多,可能對消費者真實偏好的了解越少。例如,視頻網站給某用戶推薦了一個同性戀電影,他看了;再推薦一部,他又看了。這時,推薦系統就會認定該用戶是同性戀,從而繼續推薦,實際上該用戶可能不過是一時好奇,最后深受其害。解決辦法是定期實驗。
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到底誰會勝出?在我看來,要至少具備以下資源優勢的一種:產品有優勢、對客戶特別了解、數據來源特別多、平臺優勢。目前,電商的優勢顯而易見,因為其數據量非常大,而且有平臺優勢。
制造商的機會在哪里?一要把產品做得非常好,二要聯網提供服務,就像特斯拉,買車,更是買背后的互聯網服務。然而,無論誰是贏家,笑到最后的應該是消費者,特別是新一代以網絡為家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