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渝北
智能化企業10強
當你在超市的保鮮柜中拿一盒鮮奶時,你是在拿一杯大數據;而當你喝著鮮奶覺得特別醇香時,是大數據、科技化飼養奶牛的絕好印證。
牛好,奶就好,你知道嗎,為了這杯好奶,飼養員通過大數據對每頭牛各自身體狀況的分析,配備不同的營養餐;每頓高蛋白、高纖維的搭配,奶牛可能比你吃得還健康。近日,記者專門走訪天友集團牧場,一探這杯大數據鮮奶的究竟。
信息化
一頭牛一片芯
用數據分析牛的健康
記者在天友牧場看到,每頭奶牛耳朵上都有一塊標牌,里面裝由芯片,每天不間斷追蹤奶牛的各種生命信息。“心跳頻率、體溫、反芻時間、胃酸濃度、激素分泌等,這些生命信息通過微波傳送到附近的接收器上,并發送到云端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記者見到飼養員黃小林時,他正忙著在給奶牛喂苜蓿草,“依據一定的標準,任何一頭奶牛出現異常,系統就會報警。”黃小林說,在依據大數據的基礎上,飼養者可以改善喂養、預防疾病和改進管理。
“目前,大部分牲畜的健康、營養管理都還只是通過飼養員每天肉眼觀察,靠經驗判斷。不僅效率十分低,當肉眼觀測出問題時,糾正難度已經很大了,付出的代價往往是高昂的。”
奶質好
進口飼料3000多元一噸
奶牛每天都吃“百元大餐”
“這是國外進口的飼料,3000多塊錢一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奶牛吃了,產的奶質更好。”黃小林的另一個工作內容是根據每頭奶牛的體重、年齡等指標,制定不同的配餐。他說,每天為奶牛搭配高蛋白、高纖維飲食,平均每頭牛日餐費是80~100塊錢,科學配比讓奶牛可能比人吃得還健康。而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科學養殖法,不僅提高了效率,還提升了奶質。
更安全 采集-生產-出廠全程智能化
在天友集團2000多平米的一個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一道道銀色的密閉輸奶管道和儲奶罐占據了主要位置,只有一兩個工人站在儀表前,抄寫一些數據,他們將根據這些數據隨時調整生產指標,以生產出不同口味的奶制品。
“從奶源采集到生產到出廠,每一個過程都是密閉無菌的智能化生產,這樣才能保障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奶是健康、營養的奶。”孔林生說。
更健康 專業擠奶器無菌采集
擠奶工人排排坐,俯身將奶擠到桶里,這種在電視上還能看到的畫面,在天友牧場,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擠奶器。
“這一排機器一次可以擠100頭奶牛,只需要幾個人控制,而不是100個工人,節約了很大的人力成本。”重慶市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擠奶工趙毅并未像想象中的忙碌,采用擠奶機器后,他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操作,剩下的都交由機器完成。
“用手擠奶一方面是效率低,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安全衛生規范。”公司財務部經理孔林生說,機器全封閉式采集奶源避免了污染,采集到的奶又通過密閉儲奶灌運到生產場,經過農藥、細菌等40多項目駐廠檢驗后,方可入廠生產。
建電商
上午下單 下午就能喝剛出廠的鮮奶
天友建立了西南地區最專業的冷鏈物流配送。孔林生介紹,依托衛星、基站、GPS等現代化技術,天友可以實時跟蹤運輸狀況;同時,公司通過Internet互聯網、短信平臺等方式,將運輸信息及時發送給經銷商。
孔林生還透露,公司目前在打造“友生活”電商,建立專業配送隊伍,改變以往工廠-經銷商-超市-消費者手中的傳統模式。“這意味著今后你在網上下單,下午就可以喝到剛出廠的鮮奶,優化復雜的傳統環節,鮮奶到消費者杯中的時間比往常節約了1~2天。”
條形碼追溯 質量問題出在哪兒有據可查
在機械化、自動化的現代家具生產面前,截鋸開料、平壓刨基準面加工等傳統技藝,已不再是主流。印花、壓線、傳送等工藝環節經過數控設備進行全程操作提升生產效率、只需要電腦上輸入相應的設計圖紙,便會呈現千變萬化的圖案。重慶瑋蘭床墊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
成宜家西南地區唯一床墊供應商
工人文靜站在數控床旁邊,在電腦上輸入相應的設計圖紙后,不久新的花紋便印在了白布上。接著數控設備對印花、壓線、傳送等工藝環節進行全程精密操作。一天生產幾種花型,這在幾年前是不太可能的。
這一切都源于瑋蘭在今年3月投入幾千萬引進的4條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每條生產線都有計算機對其全程監控,實現全生產線動態數據可查。
“家具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舍得投入設備的少之又少,但回報卻很大。”瑋蘭常務副總周上進介紹,宜家便是因此,使瑋蘭成為其西南地區床墊的唯一供應商。
條形碼智能管理產品可追溯
在瑋蘭的倉庫里,鄭超正在為床墊貼上條形碼,這些家具在出廠之前將進行最后的確認。由于貨物都是訂單式生產,每一批貨都不盡相同,發錯貨的情況時有出現。變化出現在去年開展條碼系統項目后。該系統使用的目的在于從產品的生產下線到出庫以及售后服務的反向追溯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產品的生產過程能在計算機上顯現出來,能使我們找到生產中的瓶頸、快速統計和查詢生產數據,為生產調度、排產等提供依據,從而充分達到實時監控生產的目的。消費者遇到質量問題,還可以根據條形碼追溯。”周上進說。本版稿件 記者 王永娟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