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下,有什么可驅動未來世界出現巨變?大數據必然是其中之一。任何資料都可化為數據被分析,且不限于大事情,連一般人生活細節如看甚么、吃什么也被計算控制的程度,你又知道嗎?
踏入大數據年代,利用龐大數據,發掘有用的相關性來投其所好,已成為大趨勢,數據的價值,被視為等同黃金石油一樣值錢,或許對只專注google或fb發帖like相的你,這是陌生遙遠的事,但每個人作為數據的一部分,你是否了解大數據如何計算及控制了你的人生?
剛于上月底舉行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近日熱門話題,但背后也是操控大數據的真實例子。無黨籍柯文哲成功當選臺北市長,他背后便有專門負責大數據的五人團隊,每日分析臺灣逾千萬個fb用戶數據。
為打動那些過去對選舉冷感的年輕人,這支團隊藉數據找出他們最感興趣的主題以及哪些話題的網絡文章最多like,柯拜訪街舞老師,便是因為數據計算到街舞最多年輕人受落。
年輕人若覺得柯明白自己而投他一票,某程度可說是被「計算」了。選舉勝負在于如何掌握寵大群眾的動向,利用大數據,一點不出奇,只是,在大數據年代,我們是否有心理準備,人生每件小事細節,原來也被大數據計算以至控制了?
美國作家Patrick Tucker今年出版的新作《The Naked Future》,講述大數據的應用范圍,已從預測地震、傳染病等大事,以至連個人的行為,例如一個人會何時結婚,也可透過大數據估算,人生的每一步也被預料得到,他形容這將是「赤裸裸的未來」。
大數據如何無孔不入?原來簡單如看電影、愛哪些橋段,已有數據在背后操控,部分電影宣傳之前,也以大數據分析觀眾最愛的場景及角色,務求掌握觀眾情緒。
全球零售企業沃爾瑪,將啤酒與尿片捆綁式發售,是因為透過數據,早計算到買尿片的男顧客也往往會多買幾罐啤酒。《福布斯》曾報道,美國超市Target更藉分析客戶的購物記錄,鎖定已可能懷孕的顧客,曾有一名少女購買了維他命、營養片、潤膚膏等,被計算有87%機會率懷孕,連預產期也一并計算后,向其派發孕婦產品資料,結果,這間超市比少女的父親更早知道少女懷孕。
大數據可推算的范圍越大、發掘出的相關性越準確,便威力越大,亦即是,我們的人生被看透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大數據憑著的,是我們每個行為的決定,即使細微如每個click或like,也被記錄下來,全球的網絡訊息、文字記錄、甚至不同情緒,也在計算之內。澳洲有果醬品牌以大數據分析顧客對該果醬的評價及喜好塬因,調整宣傳策略,推出不同食譜、電影網站可以估中電影票房是否成功,莫不因為一早已掌握公眾的想法,并計算了下一步會如何。
固然,商家可推出更合大家心意的商品或市場策略,未必完全是壞事,但換另一角度,每個人一舉一動可以被計算得如此清楚,不也是挺可怕嗎?
事實上,近年不少人提出對大數據應用問題的擔憂,將大數據的Big Data形容為「Big Brother」,便針對其可用于監控的問題。另外,大數據分析是計算機率,就算機率再高,是否等如可廣泛應用于各方面?日后會否被濫用? 美國作家Patrick Tucker曾質疑,若經大數據計算,某人犯罪的機率很高,是否可預告他會再犯罪?一個人患流行病的機率高,但當下仍健康,為了預防流感,是否應先把他隔離?
D1Net評論:
現如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深入發展,我們幾乎避免不了成為數據一部分,但人生被數據「計算」,又甚至不知不覺中被其牽著走,大數據年代帶來的改變,或許有更多是我們想像之外,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