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保險意識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是往往由于缺乏對保險的全面了解而買不對適合自己和家庭的產品,中國平安帶你了解在購買保險時存在哪些誤區:
誤區一:一切為了孩子
“中國人,一切為了孩子”這句話在保險上再次體現。數據顯示投保人在18~40歲占比為74%,被保人在0~17歲的占比最高,為35.4%。
專家提醒:“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應先給家庭支柱買保險,若父母沒有保障,孩子就更談不上保障。”
誤區二:買保險當投資
許多消費者認為,買保險可以賺錢,特別是某些投資型保險,如果一份保險不能實現增值,沒有分紅,那就認為比較虧,并且不會購買。
專家提醒:保險的確有保障、儲蓄和投資功能,但更注重保障。而返還型險種所具有的本金返還、利息給付等職能,只是保障功能的一種補充。
誤區三:同樣都是保險,買便宜的劃算
據了解,鄭州市城鎮職工平均年收入為4萬~5萬元,那么最合理保額應在50萬元以上。但數據顯示,50萬元以上保額僅占5.9%。
專家提醒:絕大多數人選擇較低保額,雖然這受到保險消費貧富差距的影響,但保險意識的建立更為重要。風險面前人人平等,經濟寬裕的消費者更應該選擇與自身相匹配的充足保障。
誤區四:等我用得著時再買保險
保險是一種降低風險的理財手段,許多人都認為,保險嘛,有錢就能買到,現在我身體健康,收入穩定,沒有任何風險存在,保險等我用得著的時候再買也不遲,事實是這樣嗎?
專家提醒:保險往往是對未來人生的一種規劃,年輕時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購買保險產品的選擇面很大,保費也較低;但是進入疾病發生概率較高的年齡段,如果再購買保險,往往會因為年齡較大或保費太高而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