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醫療可能是這樣的:“可穿戴設備”將收集到的人體生理數據傳入云端進行分析處理,醫生給出診斷或康復建議,甚至為個人定制健康全記錄;
未來的教育可能是這樣的:個人學習終端融入資源云平臺,線上教育機構就會根據學生特點推送相關資訊、培訓乃至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并貫穿于終身學習的全過程;
未來的交通可能是這樣的:輸入目的地,無人駕駛汽車就自動開啟,并隨時隨地收集道路、車流量、障礙物數據,經過每秒幾百萬次的運算,選擇最優路線抵達目的地;
未來的城市管理可能是這樣的:為公共場所的休閑座椅安一個溫度傳感器,每天就可以判斷出哪里的座椅溫度最高,說明利用率高。這樣,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科學安排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一個城市的治理。
能夠把這些可能變為現實,進而改變諸多行業發展模式和創新路徑的關鍵技術,就是大數據。盡管很多人還不太熟悉這個新興的術語,但是大數據時代已經無可爭議地來臨了。當打開網頁時頻頻跳入眼中的都是自己心儀產品的廣告,當快餐企業開始根據“送外賣”的數據調整門店布局,當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上演爭奪移動客戶端的“三國演義”,這都是大數據以浪潮之勢融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明證。
大數據被稱為“碎片中的智慧”,被視為驅動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關鍵力量,正在顯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有消息稱,大數據給谷歌公司帶來的日均收入高達2300萬美元,一年就有80多億美元;“臉書”并沒有多少實物資產,但上市后擁有1000多億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就是它的數據。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測算,大數據每年可為美國醫療服務業節省3000億美元,使零售業凈利潤增長60%,幫助制造業在產品研發、組裝等環節降低50%的成本。其核心就在于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感知市場,推動業務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個性化訂單驅動,進而改變商業模式,重構企業智慧。
大數據的重要價值日益凸顯,也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所認識,并將其置于戰略高度加以推動。美國將大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將其視為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并發布了“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眾多行業、企業開始使用并利用大數據作出變革,全球500強企業中90%以上的重要決策都取決于深入的數據挖掘和分析;不少創業者也扎根大數據開創自己的事業,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機會”;數據技術產業包括數據采集、加工和應用,已經成為各路投資者角逐的對象。國內也有不少企業不遺余力地投入這片藍海,比如很多金融機構利用“數據倉庫”在市場上尋求商業效益,淘寶網、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網站則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推送產品信息、發現潛在消費客戶。
中國有6億網民,手機設備持有量超12億臺,無疑將成為大數據最重要的市場,這也為轉型期的中國企業提供了重大機遇,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搶占大數據浪潮的先機,廣大企業要敏銳捕捉數據背后的商機,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要主動推進大數據產業化進程,推出相應戰略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和改造IT基礎設施,同時推動隱私保護和公共信息公開等方面的立法,明確界定互聯網數據商業化應用范圍、確定數據濫用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提高數據市場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還要資助大數據的基礎技術研究,尤其是人才培養,以解決產業發展急需數據科學家、數據架構師的人才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