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大數據一詞還沒火起來,但江蘇睢寧政府無師自通,很有追求,自2010年便以貌似大數據原理,推行大眾信用信息分值,大到違法亂紀,小到拖欠信用卡水電費,都會在這個信用體系中顯示出來。個人信用信息基本分值為1000分,如受到國家級表彰加100分、見義勇為加10分,不贍養老人減50分、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減30分……
跟著周局長3年了,他能官升副部長嗎?咱也好雞犬跟著升天。我女友對我總是冷熱飄忽,七葷八素,她能真心跟我好嗎?這些甭問上帝,他忙,問涂子沛吧。
涂子沛經常引用的一句話是: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為了這句話,他在美國寫了《大數據》,至今仍火燒火燎著。再接再厲再加柴,近日他又攜新作《數據之巔》回國,繼續大江南北趕場演講。
萬般寵愛在一身,趕場中有北京中關村創業講壇、神州數碼“發現城市”創新論壇等半工商機構。還有一些地方官員也喜歡涂子沛。萬物皆聯網,無處不計算,商家的心思很明白,大數據能幫他們發現尿布與啤酒捆綁銷量大增。但是,我問涂,官員招呼你,有甚盤算?涂沒正面回答,卻有點沮喪:領導還是重視的,都先來致個辭什么的,但完了扭頭就走,演講還沒開始,會場前一兩排的人跟著也走了……
官員到底怎么想?我問國家信息中心唐斯斯博士,她說現在各地政府都特別重視大數據,花大錢打造政務信息平臺,有的省已經完成,但在信息共享時遇到瓶頸,各部門都有自己的心思和利益。
大數據,以及大數據的處理只是手段,是技術,但誰來操作?心思是什么?法理何在?這更為要緊。就好比抄起AK47,家伙有了,但接下來干什么?用它殺敵、霸市還是打蚊子?大數據亦如此,用它求索升官道路,打探女友心思——甭笑,這些也是追求。
4年前,大數據一詞還沒火起來,但江蘇睢寧政府無師自通,很有追求,自2010年便以貌似大數據原理,推行大眾信用信息分值,大到違法亂紀,小到拖欠信用卡水電費,都會在這個信用體系中顯示出來。個人信用信息基本分值為1000分,如受到國家級表彰加100分、見義勇為加10分,不贍養老人減50分、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減30分……
這樣,睢寧114萬居民每年根據分數被劃為A、B、C、D四個信用等級,因此受到不同的待遇,如A級,在入學、就業、低保、社會救助等方面優先照顧,入黨、提干、參軍優先考慮,個人創業、辦企業優先給予扶持;而D級,那就沒戲了。
大眾征信系統一推出便受到質疑:“難道這就是失傳已久的良民證?”此言雖調侃,但極敏銳:與民相對的是官,信用征集系統的最大毛病就是官操作。據說,縣委開會作了決定,由縣紀委牽頭制訂方案,二十多人的起草小組來自縣法制辦和公檢法——在一元化領導下完成了對民的措施。
官操作,當然會把自己認為的公正加進去。比如條款規定:“圍堵沖擊黨政機關、企業、工地、纏訪、鬧訪”扣50分,“利用網絡、短信誣告他人”扣100分。
這“網絡誹謗”,尤其是“網絡誹謗”官府,乃新生事物,法律法規的適用尚在爭論中,之前多有警察抓了人,迫于輿論壓力又匆匆放了,但警察心里一定是一萬個不服氣。這回好了,在睢寧有“家法”根據了,堵住這個空白點了,說拿下就拿下!
無論政府初衷是什么,都沒有資格給民眾劃分等級,將一些公共服務作為征信系統的獎懲手段更為不妥,政府更沒有權力超越法律,損害公民的合法權利。
睢寧官府用數據馭民的目的很明確,涂子沛講了另一個故事。
美國聯邦政府從來沒有發放過全國統一的公民身份證件,現在美國人有3個證件來識別身份,一是駕駛證,二是護照,三是社會安全號。這幾個證件都有毛病,不能全覆蓋。于是從1935年羅斯福新政開始,聯邦政府就推動實施身份證制度,“為了國家安全,美國人必須犧牲一定的個人隱私”。但美國人就是軸,認為這是集權國家的做法,不符合美國精神。這就是美國人的法理,美國人的政治正確。以至于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和2001年“9·11”事件后,身份證雖獲得公眾暫短的支持,卻在近80年中,這物件到老也沒能出世。
由此可見,睢寧的故事在美國連個毛也成不了,雖然美國人也凈昏招兒。為誰當兵,為誰打仗,比當兵打仗本身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