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計算攜手浪潮集團周五宣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合力開拓智慧城市和政務云市場,并為各行業提供從應用到服務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自主可控云服務生態鏈。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構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6月份曾介紹,中關村將全力打造全球大數據創新中心。預計到2016年,中關村大數據對產業的帶動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中國證券網)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計算攜手浪潮集團周五宣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合力開拓智慧城市和政務云市場,并為各行業提供從應用到服務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自主可控云服務生態鏈。
了解到,目前,國產化替代的呼聲越來越高,浪潮集團和阿里云作為國產化替代的代表性企業,此次強強聯手,打造自主完整的云服務生態系統,將在云計算領域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速度,構建以國內企業為主體的中國云服務市場格局。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構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推動我國未來信息化建設的自主、安全、可控。雙方將選取重點區域,基于浪潮在全國數據中心的布局,部署阿里云"飛天"云計算平臺,由浪潮提供各種信息化軟件,支撐智慧城市、企業云和垂直行業云建設,進而共同面向客戶提供云服務。
近年來,采用云計算架構降低信息化成本成為趨勢。2013年7月,阿里巴巴成為首個且唯一成功"去IOE"的中國公司。據悉,阿里云自主研發的大規模分布式計算平臺"飛天",即部署在五千臺規模的X86集群之上,并實現多集群協同運作。而這些X86集群中大量采用了浪潮的服務器。
浪潮集團擁有云計算全系列解決方案產品,具備從云計算平臺到行業應用開發再到云服務的全系列云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力,及行業云建設和運營運維服務供應商能力。浪潮已經與江蘇、上海等地的39個城市以及公安、廣電、衛生等多個行業簽訂了云計算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了全國首個政府整體服務外包的濟南政務云,并帶動海南、常德、哈爾濱、綿陽、長治、北京市海淀區等地政府均采用了浪潮云服務。
企業紛紛進軍大數據 傳統產業應用前景最大
馬云說過,未來的世界是數據的世界,大數據革命勢在必行。
如今,數據已滲透到各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面對海量的數據資源,如何才能更快捷地挖掘和分析運用,從而指導企業進行商業實踐?在業界看來,這是大數據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7月2日舉行的"2014中國消費新勢力發展年會"上,來自中外的專家以及企業高層針對大數據進行了探討。
在業界看來,目前,不僅是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已發現了對客戶行為習慣的不了解,傍上大數據成為其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的關鍵。在營銷、產品的開發以及企業策略制定等多方面,大數據的效果均在顯現。
大數據時代到來
繼向環保和影視文化領域轉型后,今年5月湘鄂情(002306,SZ)又宣布進軍大數據產業。湘鄂情并不是個例,截至目前,幾乎所有行業的領頭企業都在談論大數據。
頗有成效的企業不在少數,以朝陽大悅城為例,其通過在"交易數據"中分析顧客購買行為、商家銷售行為總結,并推導出零售商業演變規律,提升了購物體驗和銷售業績。
在業界看來,我們正在擁抱一個以數據驅動的滿足客戶新需求的時代,由社交媒體、移動化、物聯網和數字化引發的大數據趨勢,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企業重新設計考慮原來的運作模式,滿足端到端的客戶體驗。
今年1月,央視晚間新聞推出"據說春運"特別節目,首次采用百度地圖LBS定位的可視化大數據播報國內春節人口遷徙情況。在業界看來,這正是大數據首次以普通消費者能看懂的方式被展現在電視屏幕上。
據了解,最早明確提出大數據時代來臨的,是2012年2月11日《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大數據時代"的專欄文章。文章稱,大數據正在對每個領域造成影響,大數據時代正在到來。
在多數業界人士看來,大數據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定義,它更像是一個口號,一種公共宣傳的需要,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一定實質性變化。
傳統企業摸索大數據運用
為什么要關注大數據?電商或互聯網企業在企業成立之初,應該就已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但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卻經過了一個摸索的過程。
在業界看來,人們在過去數據匱乏的時代,形成了依賴抽樣數據、局部數據和片面數據,甚至在無法獲得實證數據時靠經驗、理論和假設去發現新知識和進行決策的思維慣例和行為模式。
作為一家由傳統企業聯合發起的電商企業,商圈網副總裁朱偉表示,商圈網成立的出發點就是想整合線上并利用線上的資源。他表示,之前他們對客戶實則并不了解,電商企業每天客戶的行為及購物軌跡全部被記錄,但其并不知道自己客戶的這些信息。"這就是實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區別。"
朱偉表示,實體企業在做兩件事:數據分析和數據分解。"數據分解是給各個分公司看下一年的任務是多少,數據分析是給老板看,但沒有用互聯網的手段把數據變成生產力。"據其介紹,其現在利用包括無線網絡、藍牙和移動互聯等多個產品收集客戶數據,"我們把線下軌跡跟線上軌跡一起收集過來,形成全軌跡的數據收集。"
副總裁陳奕表示,大數據最大的幫助在于三個方面,第一是讓其了解 "誰在消費我們",第二是可以通過大數據知道"他們想消費什么",第三就是可以借此揣摩 "他究竟是怎么樣消費"。
作為實體企業,陳奕表示,過去并不是沒有數據概念,每年公司都在做第三方市場調研,"但以前的數據不能讓我真正知道誰在消費我,樣本量太小,不能跟我們的銷售做對應的比例。"不過他也表示,挖掘與搜集大數據對其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不像電子商務或者互聯網公司,但我想我們可以借助在互聯網上的方法獲取我們需要的數據。"
在業界看來,對商家來說,與客戶保持個性化關系非常重要,這需要在前端進行前線業務數字化的轉型,在后端借助全整合企業模式,從根本上轉變基礎設施,以支持前線業務數字化,使企業轉變為整合、彈性和簡潔的運作模式。
最大應用前景在傳統產業
在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蘭都看來,大數據的分析決定了商業領域的革命。他指出,大數據的應用在三個方面尤其重要的。一是在營銷和廣告上其應用非常有效果;二是在開發新產品方面,大數據有利于獲得一些新的、更為合適的主意;三是在提出一些有特點的針對性提案時。
聚美優品副總裁李德指出,大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精準營銷。"大數據對于電商來說,重要性就如同傳統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所以傳統企業也在做,但互聯網公司由于有互聯網手段,能讓數據更加成規模,更加穩定。"
不過,李德也表示,在大數據的運用上,雖然較多的是重視"大"這一特征,但實際上大數據是由無數碎片化的時間所組成的,因而大數據真正用起來,核心還是對每個個體的挖掘。"大數據分析更多是從小眾的視野看待大數據。"
快的打車COO趙冬認為,對大數據的理解就是"認識過去"。對于大數據很多人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但趙冬指出,大數據的實質是不僅對過去要記錄了解,還要分析,通過總結歸納對未來進行一些指導。
在分析人士看來,大數據的起源雖然要歸功于互聯網與電子商務,但大數據最大的應用前景卻在傳統產業。一是因為幾乎所有傳統產業都在互聯網化,二是因為傳統產業仍占據了全國GDP的絕大部分份額。
作為傳統企業,陳奕指出,在互聯網時代,應用大數據可以直接獲取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與消費者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溝通。"對傳統企業來講,我們非常重視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我們也非常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大數據的收集與應用。"陳奕還強調,無論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的核心還是在于做更極致的產品,提供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