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否已經變成一個“萬金油”詞匯?日前,作為國內互聯網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之一的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就在一年一度的百度聯盟峰會上炮轟“大數據”:“過去不管產生了多少數據,其實都浪費掉了。從這個意義來講,傳統產業在數據上沒有優勢,互聯網公司目前在數據上也沒有優勢。”
作為一個以搜索為主業的海量數據公司,百度對大數據的“Say No”是出人意料的。取而代之,李彥宏提出,互聯網下一個方向是慢數據,“慢數據會對消費者有很大的價值。”比如,通過刷牙收集每天唾沫的檢測結果,持續檢測半年之后就可以知道癌癥可能會發生。據透露,百度此前曾內部立項過一個叫“筷搜”的項目,就是用筷子檢測食物,在吃飯的時候就能知道菜里有沒有用地溝油或者蔬菜是不是重金屬超標了。李彥宏承認:“這個東西確實還沒做出來,但代表了方向。”
有數據說:在過去兩年,全人類生產的數據是人類文明史上所有數據總和的90%,即過去一萬年產生的數據也只占整體數據的10%。這樣的數據爆炸,就一定能產生翻倍的價值嗎?李彥宏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幻覺:“只有不同領域的人能夠進行交叉、進行相互的激勵,通過跨界的合作,才能產生大數據時代的創新。”而就在三個禮拜前,百度任命前“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為百度的首席科學家,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迄今為止引入的最重量級人物。人工智能加上可穿戴設備,難道是百度今后的秘密武器?
百度聯盟峰會,一度被互聯網行業公認為行業風向標,包括李彥宏率先在會上提出的“互聯網思維”,后來亦讓同行甚至政府高官們廣為引用。這次在黃山上的峰會,李彥宏對行業的判斷還會持續精準嗎?價值中國會聯席會長張曉峰認為,BAT今后十年的競爭,將分三階段:當前階段,還是基于“入口”和“社交”因素進行區分的;第二個階段,會是基于專業人士和工具的“大數據”;而到了第三個階段,重點將在基于機器學習、人機交互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