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在等待和顧盼,不妨聽聽《大數據時代》一書的譯者、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博士的勸告:大數據的道路上沒有戈多,我們已經在路上,晃晃悠悠。
舉重若輕又行云流水
下班路上,你走進單位附近的川菜館,在手機上發布了“簽到”信息;等菜的幾分鐘里,你上網拍下了中意很久的新款手機,填寫了送貨地址和手機號碼;接下來你為口味地道的水煮牛肉拍下照片,發布了微博……所有的這些看似無意義的數據碎片一點點被記錄和連結起來,拼疊出一個三維全景的“你”。
“如果每一個數據都是一個孤島,只能在其直接關聯的領域發揮自身的價值,那么這不是值得我們興奮的所謂‘大數據’。我們要找到和實現數據之間一加一遠大于二的價值,也就是發揮數據的外部性。”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數據,周濤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真正的大數據時代,需要滿足“舉重若輕”和“行云流水”兩個條件:既使研發人員能夠像處理小數據一樣處理大數據,又能讓數據發揮出巨大的價值——譬如用智能電表數據估算房屋空置率,用淘寶銷售數據估計物價指數……
回顧歷史,歷次工業革命達到的高度和影響,取決于能源、材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對于大數據時代的變革而言,能源就是計算,材料就是數據,新工藝技術就是聰明的大腦。可以設想,在大數據時代,計算將像電力一樣成為自由流動并被銷售的能源,今天我們為5度電付費,明天我們會為來自云基地的“10度”計算付費。
傳統行業更需要大數據
大數據能產生巨大的價值,然而要跟上大數據帶來的產業變革的步伐,也并非易事。
“互聯網企業天生就有大數據的基因,相比較來看,傳統行業容易忽略大數據的重要性,導致錯過這一波巨大的變革浪潮。”在周濤看來,這一切并非危言聳聽,實際上國內的一些大型制藥商已經有所行動。
“比如國內某家大型家電制造商,通過在生產線上安裝傳感器,記錄大量一線的生產信息,利用這些分析、處理后的記錄來提高產品的優品率。”而這些還只能代表大數據應用的一個起點,大數據的精髓在于把自己記錄的數據對外分享產生更大的價值,以及用外部的數據來解決自身的業務問題。
國家電網推出的終端智能電表便是一例。智能電表收集數據的目的當然首先是為收費,但實際上這數據能夠發揮外部性,產生巨大的價值。首先就是能夠判斷房屋空置率的問題,對一個城市來說可以指導房價、地價的調控。與此同時,電網的監控可以用來判斷整個中國的工業制造業在不同的區域發展的情況如何。
“我們目前有一個電網數據研究中心,正在嘗試利用電網的讀數獲知一個城市在不同地段的規劃是什么,哪個地方可能是行政區、商業區、娛樂區、居住區、工業區等等,包括一個CBD新修的一個商務區到底情況怎么樣,都可以通過這個來預測。”周濤透露。
大數據呼喚大安全
你在谷歌上面的搜索記錄,你最喜歡閱讀哪些產品的廣告,你對哪種類型的旅游地最感興趣,你通常去醫院看哪些方面的病,人們在網上留下這些痕跡之后,企業就可以利用其中的信息,分析消費者的行為,而這甚至對消費者有利,他們可望靠著企業對自身行為模式的了解,得到更為量身定做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無處不在的“第三只眼”卻似乎在監控著每個人的行動,帶來權利與自由遭到侵犯的隱憂。
實際上,自從有了互聯網,隱私的問題就一直存在,但是以前泄露的方式和途徑比較零散,而大數據的技術和理念,使得企業和政府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粒度掌握我們個人的信息,拼出一個人的全景信息。
“與其戰戰兢兢于如何更好保護自己,我認為普通用戶如果要真正融入大數據時代,享受個性化專屬信息服務,不得不犧牲一部分個人隱私。實際上,即便你不愿意,一般用戶也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隱私。”對個人隱私保護的看法,周濤直言不諱,“付出巨大努力,放棄很多有意義的服務,嘗試保護自己,往往是得不償失。”
當然,政府和業界需要做的,是設計非常苛刻嚴格的法律條例和行業規則,全力打擊那些除了提供非侵入性的或用戶同意的服務外,還以傷害用戶的方式利用用戶隱私牟利的企業。通過提高侵害用戶隱私的懲罰力度,使得這種行為本身變得得不償失,這才是根本治理的辦法。對于其他可能的弊端也一樣,一方面要提高用戶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也不能把防范弊端的擔子放到用戶身上,而要由政府和業界承擔更多責任。
周濤:百分點首席科學家,瑞士弗里堡大學物理系哲學博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先后獲中組部拔尖人才計劃,四川省委組織部百人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