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1月17日訊
自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充斥著大數據的身影,大數據的呼聲日漸高漲,沒有一個IT術語如大數據這般在瞬間被大家口口相傳、每個人能說出所以然;也沒有一個技術如大數據這般誰都能說卻誰也不能說全;沒有一個IT方案如大數據一樣給予企業最美好的業務設想。大數據從國家層面到各行各業再到各個企業,都有其用武之地,甚至是未來發展的根基和法寶。
但是在被不斷地認可之后,卻總是有些隱憂存在。正如一個人處在巔峰時,受到的肯定愈多的時候,一定有很難被發現的弱點。大數據就是這樣,被業界一片看好,從廠商到企業,大數據就這樣用了很短的時間變得看上去很繁華。而繁華之后,其進入的應該一個是沉淀期。我們應該看到盡管大數據一再被肯定,但是其作為的成果并不多。盡管所有企業都知道大數據的好,但是去做的也不多。
只有小部分CXO擁護用大數據來加速轉變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對于大數據的理解和應用都是相對簡單的。而對于企業的高層來說,可能都知道數據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地借助大數據進行一些變革的并不多。
在去年,IBM在關于大數據的調研報告《分析:價值藍圖》中就指出,只有一小部分的高管(CXO)是大力用戶用大數據和分析來加速決策制定和轉變。其中的一個數據是,四分之一的CEO和COO率先提倡使用分析洞察。這是針對2013年的市場調研情況,這個比例比2012年增加了10%,但是卻遠沒有達到一個繁華的狀態。
所以其實從企業內部來說,可以認知到數據的重要性,但是并沒有真的用起來。
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次,有整個產業發展成熟度的問題,也有廠商技術產品的原因。但是我們這里主要是具體到企業應用層面,這里主要是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企業原始積累的數據并不能夠足夠支撐做相應的分析。大多數中國企業的信息化發展也是經歷了相對粗放的過程,尤其在數據的積累上并沒有做的很好。很多企業目前還是在整個相應的業務系統,以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所以在這種數據基礎上,企業還很難做相應的分析,更談不上從數據分析中去創新了。
第二個方面原因是新獲得數據的成本相對較高。很多說企業可以更加去了解自己的客戶,知道他們所想、分析出潛在需求等等。但是對于多數企業來說,要去獲得這些數據,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相對都比較高,所以更多的還是在觀望狀態。更多的企業是能把BI做清楚就已經很好了。
最后對于大數據的理解程度在企業內部也是層次不齊的。前面提到CEO和COO的主動性更強,因為這兩個角色主要是站在業務角度。而大數據畢竟也會涉及到技術維度,這個主要是CIO層面。所以其實一個大數據項目要真正的在企業里進行,必然會觸及很多部門,而每個部門的出發點和理解程度不一樣,就相應地加大了大數據項目的開展。
D1Net評論:
通過對以上種種現象及原因的透視,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大數據在呼聲的繁華程度,遠遠高于實際認知度,真正在企業里的認知和應用才剛剛開始。而這種開始,我們更應該看到和挖掘的是一些典型的應用和最可能、最容易實現的領域,以大數據循序漸進地度過應用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