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界中國IDC產業年度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工信部領導及IDC企業精英出席了會議。
會上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發表了題為《關于大數據的幾點思考》的主題演講。何寶宏說:“數據不是今天產生的,科學史本身就是數據史”。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數據才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呢?何寶宏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一定時期,當時的人用當時的方式無法處理的數據就是大數據。
數據無所不在,我們近兩年產生的數據幾乎是過去的50倍,未來IDC的發展趨勢是如何將大數據縮小。可以說,整個世界正在比特化。比特作為最基本的粒子,是數據處理的基礎。比特化也可以被認為是利用科學原理對數據壓縮的過程。
大數據的目的是把數據變小
2.0時代以前,我們被動地產生數據。2.0時代開始,我們主動把數據上傳到互聯網上分享。到了云計算時代,我們無法滿足于互聯網時代數據共享量,加上云計算的助力,我們將硬盤上傳到網絡,實現多機共享數據。那么未來的物聯網時代,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共享我們的數據資料。
如此飛速的發展也為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以前的設備還能工作嗎?我們很難見到歷史數據的保存。甲骨文透露出的歷史信息,絲帛記載的坊間秘聞,我們對歷史的記錄能力有限,那么百年后是否有人還記得大數據時代的我們?
現在我們持有的存儲介質很難長期保存數據,如果沒有能夠長期儲存數據的設備,否則什么樣的大數據都白干,什么都沒有存下來。
未來IDC的研究重點將是研究如何存儲數據
從人類角度講,每一次的數據激增都是變革的開始。這些激增的數據改變了人類制度和哲學思想。相比以往的工業革命,這一次的信息革命并沒有從根本上撼動人類延續了幾百年的人類制度和哲學思想。為此,我們需要長久的存儲介質,我們需要生產存儲介質的
公司來深化這次由現代人掀起的信息革命。
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無論我們將云技術理解為什么,數據中心的核心仍是計算機。云計算改變了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市場,IDC就是一組大數據用來產生另一組大數據的工具而已。
何寶宏表示,未來以數據為中心建立互聯網發展模式會將云交接起來,以資源富足為基礎進行城鎮化,以IDC為基礎構建我們的信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