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14日訊 用電子測壓儀給自己量血壓,測量結果同步傳入手機,并通過軟件同步輸送到醫院的患者檔案庫里,診斷結果通過手機短信反饋……這是今天上午,記者在中南大學湘雅臨床大數據建設項目啟動新聞發布會現場看到的一幕。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院士介紹,該校將在5年內,投入1億元,建成國際先進的醫療大數據運營模式,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個性化醫療服務。
入湘雅建電子醫療檔案
國際上,已有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始臨床大數據研究,但國內尚未開展探索應用。
張堯學院士介紹,此次中南大學湘雅臨床大數據項目涉及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口腔醫院和湘雅醫學院腫瘤醫院5大醫院的101個項目,不僅涵蓋了外科、腫瘤、麻醉等幾乎所有的臨床科學,還有大部分常見和重要疾病等。目前,5家醫院每年門診超過1000萬人次、手術人次超過20萬,而且每年都在積累。
以后,患者進入湘雅后,其疾病的主要癥狀、體征、發病過程、檢查、診斷、治療及既往疾病信息、不良嗜好甚至職業、居住地等全部信息,可望全部進入湘雅臨床大數據系統中。海量數據進行收集、研究和應用,對動態管理和分析中得出結論,用于治療研究。
“私人訂制”個性醫療
張堯學稱,在臨床過程中,還可提醒醫生避免出錯,如藥品不良反應、過度使用抗生素等,幫助醫生降低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此外,還可幫助醫生創新診斷方法,研究醫療新技術及新藥開發。還可為醫院精細管理,相關部門制定醫保、疾病防治、醫療衛生政策等提供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所有患者全部診斷過程的儲存,患者將享受到“私人訂制”的個性化醫療服務。“醫生不再是千篇一律地開處方,而是根據你最適合的方式,為你提供治療。”張堯學說,除了移動及個性醫療,大數據還將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體驗
“玩”智能手機,足不出戶給自己看病
在現場,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國軍教授及其團隊,演示了在建的流式健康測量原型系統和健康信息推送系統——
一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PC機等),加載不同醫療設備廠商提供的測量程序后,通過袖帶式傳感器,就可以實現對體溫、脈搏、血壓、心電、呼吸以及血氧等多種人體生理指標的測量,并把結果傳送到湘雅大數據中心。同時,患者還可以通過手機等平臺,在家輕松從湘雅大數據中心獲取檢查結果和歷史診療記錄等。
對此,張堯學表示,今后在湘雅看病的患者通過注冊后,都將建立一份電子醫療檔案,而且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獲取檔案,獲取網絡醫療。“比如,你在家感覺不舒服,然后通過測量基本生理指標,將結果發回至數據中心。系統會將你的診斷結果發回來,并給出你具體的診斷及服藥意見。還可通過系統,與專家實時交流互動,足不出戶為自己看病。”
釋疑
患者的醫療信息是否保密?
針對大數據帶來的安全隱患,在建設數據庫時,也將對信息安全和各方權限制定非常嚴格的機制。張堯學說,“患者的醫療信息是絕對隱私,我們將與醫生、技術人員等各方簽訂保密協議,保證信息安全。”
連線·遠程看病
“空中醫院” 居家遠程診療
去年,上海市八醫院遠程診療中心(空中醫院)已在浦東新區完成試點,市民通過一臺手機大小的終端與電腦連接,可以完成心電、血壓、血氧、心率、體溫等監測。目前,中國空中醫院網已開通遼寧、山東、新疆、山西、浙江、海南等地的遠程診療服務。
遠程監測在家醫生可診病
患者在家,醫生也可遠程診斷心電圖!廣東從2010年起推廣遠程生命信息監測系統。配置了“家庭遠程心電呼吸記錄儀”的心腦血管病人在家中借助電話,就能把心臟信息傳輸到醫院,醫生可遠程為病人診斷心電圖。病人一旦發生意外,中心站遠程監控可第一時間發現其起病征兆并調配安排急救。在急救車到達前,醫生可隨時監測患者心電圖變化、并在電話里指揮其家人在“黃金時間”通過心肺復蘇方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