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將成為一份高規格的“智能+”促進文件。
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添動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要求,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這意味著,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成為大趨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認為,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新動能。一方面,以智能視覺、智能語音、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正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顯珠表示,人工智能在經過六十余載的探索之后,終于迎來了第三次浪潮。本輪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與應用實踐的緊密結合。
政策體系正在完善
出于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我國的政策布局較早。
2017年7月和11月,國務院相繼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進一步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做出規劃的同時,提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和已有各類產業融合。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揭榜掛帥”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了產、學、研、用等各方的積極性。
隨著中央層面產業政策不斷出爐,各地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日益重視。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份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
專家認為,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應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成型;另一方面,有助于產學研快速整合,形成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有利于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
兩年內將培育AI發展主力軍
在不久前召開的己亥年人工智能春季創新大會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基于《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部署的重點任務和目標,以“揭榜工作方案”為工作抓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征求企業和專家意見,從技術、需求、產業等多角度評判,在一至兩年內,通過“賽馬”機制,讓企業在市場中優勝劣汰,突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短板瓶頸,樹立領域標桿企業,培育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北京大學教授、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創新大會上指出,人工智能是歷史發展趨勢,希望企業能夠認真對待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價值,成為在“風口”中翱翔的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