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至2018年間,該榜單中的上榜中國企業從8家增加到19家。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仍然牢牢占據前三,但只有12家公司位居前50位,低于上一次的19家。
同時,中國在2018年共計申請3萬項人工智能公開專利,大約較5年前增加10倍,達到美國的2.5倍。據詳細分析,中國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今日公布的“2018年歐洲專利申請排名”中,西門子居首位,華為緊隨其后。中國企業的亮點表現也再次讓人工智能研發和專利申請成為當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的證明。
另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于2019年1月曾發布首份關于人工智能專利的報告。報告指出,從1950年到2016年,美國和日本主導了人工智能行業,但近十年來,中國公司申請的專利數量大幅增加,并在最近幾年超過了這兩個國家。
首先,與生物技術等相比,人工智能的專利更容易獲得批準。從全部領域來看,申請后獲得批準的專利在整體上約為7成,但在作為人工智能之一的機器學習領域,批準率超過9成。熟悉人工智能專利業務的專利代理人河野英仁指出,“如果較早申請,獲得批準的可能性很高”。也可以看出,我國積極推動人工發展、申請并掌握專利的決心。
其次,上榜企業數量增多和專利申請量增多也離不開國家政策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扶持和開發。
2017年7月,國務院專門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12月,《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布,陸陸續續發布的多項國家級人工智能規劃讓市場和產業捕捉到人工智能加速落地的重大推動力,也讓服務民生社會和場景的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和產品愈加受到市場熱捧。
諸如此類的多項政策措施出臺后,最為明顯的是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的極速擴大,人工智能企業的數量和融資規模也屢創新高。據《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4億元,同比增長67%。報告還指出,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居全球第二,是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已經進入國際領先集團。
就在今年,2019年2月15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會后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關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組織機構和辦事機構已在規劃中,相信在成立后會更加關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產業扶持、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應用服務開發的需要,將人工智能技術更深度地與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結合,創造更多變革動能。
從此次專利申請量的數據統計來看,中國在人工智能專利領域的增長主要來自電子商務、數據搜索和語言處理等領域。圖片處理專利表現尤其強勁,達到1.6萬項,達到美國的4倍。中國在人臉識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項技術可以通過視頻中的畫面判斷人的身份。
人臉圖像的識別已從早期簡單的考勤、門禁、移動支付,延伸到安檢、考場入場、征信核查等多種身份驗證場景。而且,除了身份驗證的人臉識別之外,語音翻譯、自動駕駛、城市大腦、智能診斷、智能家居、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人工智能在身邊生活、城市服務的每個角落加速滲透,在不久的今后相信還會在更多新興領域加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