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為各行各業的全新變革帶來了重大支撐,為各國科技、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其積極價值不可否認。不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商業化應用,許多崗位似乎都正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相關的從業人士開始感受到不斷增長的壓力,“難道我的工作機會要被人工智能給奪走了?”
“撒貝寧們”面臨職業危機?
在2019央視網絡春晚舞臺上,一個虛擬主持人“小小撒”讓撒貝寧相當感慨。這是人工智能虛擬主持人首次與原型同臺,恰似一對孿生兄弟,這對于小撒而言,恐怕是對于“職業危機”最直觀的一次感受了。除了在央視網絡春晚舞臺,另一個人工智能主持人“央小廣”也亮相了央廣春節特別節目《中國聲音中國年》。兩個人工智能主持人可謂是“交相輝映”、“各有千秋”。
不僅如此,近日新華社聯合搜狗公司又在北京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并推出了AI合成女主播。業內人士評論稱,這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采編的深度融合之作,未來或將進一步影響新聞媒體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趨勢,也將對主持人、主播等從業者帶來一定壓力。
有國外媒體表示,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國家之一,產業競爭力日益提升。而美國財經新聞網站Quartz則“調侃”,中國在淘汰傳統記者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的確,這樣的“新聞”也許是世界各國的記者都不會喜聞樂見的,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人工智能“搶飯碗”正變得如此清晰、接近,讓人頓覺不安。
實際上,或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遠不止“主持人”、“主播”這些職業。此前,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坦言,目前人類的職位中有半數將在15年內被人工智能接管。且不論到時候這一觀點是否會實現,靠嘴吃飯的“客服”、“電話銷售”等崗位確實正迎來更多人工智能員工。
語音交互技術愈發成熟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依托于海量數據的支持。憑借在互聯網普及、網民數量等方面的優勢,我國數據資源十分豐富、大數據產業建設步入正軌,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升級與商業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我國,隨著人工智能產業落地加快,圖像識別、語音交互等核心細分領域的發展也不斷提速。
無論是“主持人”、“新聞主播”,還是“電話銷售”、“客服”等職業,都與語音識別、語音交互技術密切相關。此外,智能音箱、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科技產品也同樣如此。在技術應用中,通過建立語音數據庫,為人工智能系統提供語音數據進行學習、訓練,語音交互技術就能模擬相關的發聲特點,來“說話”或與用戶進行“交流”。
由于有深度學習、機器算法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主持人、主播、客服等還能在持續的數據“喂養”中不斷成長,學會更多的知識、技能,從而掌握更強的模擬能力或是交流能力,大大增強相關業務能力。因此,面對日益進步的人工智能“對手”,人類怎能不慌?當然,雖然人工智能別具優勢,但是人類也并非就到了絕境。
完全淘汰人類幾無可能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一直在不斷地進步當中。進入近現代以來,前幾次工業革命的推進,更是讓人類科技、經濟等領域的發展翻天覆地。在這一過程,的確有不少崗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是也有很多新的工作出現。因而,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沖擊,我們同樣應該抱有信心,即便飯碗會被搶,也會有新的機會來到你面前。
另外,從事實情況來看,眼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還不夠完善,與人類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就算是在一些人工智能占據較大優勢的領域,人類也未必就沒有留下的價值。因為人工智能畢竟是技術、是“機器”,其暫時還難以從事復雜作業,也不具有自主思維能力。就拿主持人職業來說,人工智能在模仿發聲特點、語速等方面或許都表現不錯,但是在語句的抑揚頓挫以及緊急救場等方面,就難以與人類相比了。
所以,雖然人工智能會陸續取代一些崗位,但是并不意味著人類將面臨完全失業的情況。即使是一些危機較為緊迫的職業,相關從業人員依然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繼續成長的機會,主動“充電”,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為未來的“跳槽”或是轉業奠定堅實基礎。當你能夠比人工智能做得更好,那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