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眾則憂心“未來”:人工智能會不會帶來更多失業?未來機器會不會威脅人類?
“我不知道這波人工智能企業會變成先烈還是先驅,但是我知道科學紅利就在那里,那么下面就要看怎么消化紅利,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AI科學家聯盟執行理事盧策吾在昨天舉行的第一屆長三角海歸青年創新創意創業高峰會議上如是說。
在這次由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四地歐美同學會共同舉辦的高峰會議上,四地青年科學家和創業者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盧策吾師從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李飛飛,曾入選麻省理工“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TR35”中國榜單專欄。他以2002年互聯網泡沫及之后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為例,“我個人看法是,科學突破后,剩下的這些社會滲透、應用、商業、產品等,已經沒有必然的障礙,但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去消化科學紅利。”他認為,人工智能也一樣,這輪人工智能的科學根基是深度學習,目前已經奠定,之后怎么消化紅利只是時間問題。
“自動網購的基礎科學、技術層面問題早已解決,但電商被大眾接受花了很長時間。這是社會消化的過程。”盧策吾類比了智能醫療,他認為現在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做到看片比醫生更好,尚未落地的原因可能是收集數據存在問題。“包括無人車、智能醫療,這在科學上是已經解決的問題。”
他認為,這輪人工智能熱潮基于深度學習,特別需要大數據、大計算,成本很高,但仍有很多資源不可達。深度學習有很大紅利,如果這個紅利吸收完了,后面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還沒有繼續跟上,那么可能會進入瓶頸。
未來機器會不會威脅人類?“不會,威脅人類的只會是人類。”盧策吾說,從目前研究層面講,機器不會自己去定目標。人工智能基礎研究能夠幫助我們去認清本質,洞悉未來。
盧策吾特別強調,大學等研究機構培養人工智能人才。“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人工智能成為參天大樹,今天就應該種下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種子。”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常樂,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醫療機器人業務資深總監,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江俊等海歸科學家呈現了其在前沿科技領域中取得的重大突破,螞蟻金服創新科技事業部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好享家CEO汪浩等海歸青年企業家則分享了轉型發展中的戰略眼光及魄力。
此次會議上,四地歐美同學會共同發布“長三角海歸青年宣言”。宣言稱,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參與全球競爭最具綜合實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是我國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堅持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全面推進高水平的協同創新的前沿地帶和重要引擎。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始終是歐美同學會的職責所在。地處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歐美同學會在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中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為此,“宣言”呼吁滬蘇浙皖四地留學人員積極投身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各項事業之中。發揮人才薈萃的優勢,齊心夯實留學報國人才庫,為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構筑人才蓄水池;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協力打造建言獻策智囊團,就促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共同促進長三角各地之間以及對外的交流交往,為促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