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來襲,機器翻譯距離無障礙交流還有多遠?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旅游文化消費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到國外出游。但是由于語言的限制,在國外很可能會出現詞不達意,溝通不暢,甚至是迷路等危險,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眾出國游玩,對各國的旅游經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不僅如此,語言的障礙對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也會造成很大桎梏。據了解,阿里巴巴的業務翻譯量非常的大。阿里巴巴想要國際化發展,必難逃語言這一大門檻。數據顯示在國際來往交易中,有七成買家以英語溝通,還有30%為小語種。大約96%的賣家對小語種無能為力。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際間貿易。
這一現狀,讓人們對機器翻譯的需求不斷增加,催生了巨大的市場,各國各企業也紛紛加緊對機器翻譯的研發與應用,試圖通過機器翻譯來解決交流障礙的問題。
所謂機器翻譯,又稱為自動翻譯,是利用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機器翻譯的歷史也并不短,早在1949年就被提出,距今已有70年的發展歷史。
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基于規則、實例以及統計的機器翻譯方法就漸次登場,各領風騷。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包括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語音技術、機器翻譯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大巨頭開始布局機器翻譯領域,越來越多的機器翻譯技術也被應用到產品開發或服務中,并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比如我國的巨頭百度就發布了百度智能翻譯機,這款翻譯軟件可以支持28種語言互譯、756個翻譯方向。微軟也不示弱,發布了可以實現9種語言實時語音轉為文本翻譯的機器翻譯MicrosoftTranslator。此外,微軟旗下Skype的SkypeTranslator翻譯功能,基本能夠順暢實現不同語言的實時語音翻譯。騰訊也推出一款全新的機器翻譯產品,名為“翻譯君”。這是一款可實時對話的翻譯軟件,支持支持中、英、日、韓四國語言。京東推出的準兒翻譯機,可以直接校準內容。并支持31個語種的口語互譯,細分到44個國家的口音,并推出了多機多語言實時群聊功能等。
各巨頭紛紛涌入,越來越多的機器翻譯產品被投入市場,機器翻譯產業一片繁榮,給大家的生活到來很大的方便。
機器翻譯一直被公認為人工智能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如今便被輕易攻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當前人工智能發展迅猛,模擬神經網絡技術的出現,促使越來越多的智能翻譯機器被開發應用,但是語言背后有著多元的文化和社會屬性,不可能輕易的被規律化。
谷歌的機器翻譯系統NMT和人類進行翻譯對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規定時間內,人類和機器對同一段落進行翻譯,人類以巨大優勢戰勝了機器。
人類語言會存在很多隨意性口語或網絡用語,生活化氣息濃厚,而智能翻譯是在參考各種數據下得出的結論,這些具有生活化的隨意性語言很難被完全納入到智能翻譯數據中,因而在進行日常交流時,機器很可能會出差錯。
想要完全能夠利用機器翻譯進行實時交流可能還需要些時日,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數據庫的不斷豐滿,智能機器會接納更多的語言類型,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科技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我們需要慢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