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觀眾通過電視機屏幕,很難獲得在現場觀看火箭發射的震撼感。而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上海科博會)上,VR、AR技術則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火箭發射現場。
這僅僅是科技“走入”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那么,還有哪些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經向我們走來?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特意深入展會現場,以揭開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紗。
接地氣的人工智能產品
在多數人眼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芯片、全息等創新技術和科技成果看上去有些“高大上”,離我們生活很遠。但事實上,它們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入人們的生活。
記者注意到,蘇州展區展出的“觀致Mile 1”概念車,除了別具一格的外形,還融合了5G高速網絡和人工智能助手,采用人臉識別系統,還能通過中控臺上懸浮的人工智能球,用語音控制提供包括車輛信息、天氣查詢、行程規劃、服務預約等服務,拉近了公眾和智能汽車的距離。
上海風語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則將真實的城市建筑融入VR(虛擬現實)游戲,使玩家可以在風馳電掣中發現身處一片熟悉的街頭。
全息技術是一種3D顯示技術。上海大學全息團隊突破了光學全息無法做到實時動態刷新的技術瓶頸,研發出了每秒可刷新千幅全息圖的實時動態全息三維顯示屏。
在青浦展區,一款可以自動跟隨的行李箱會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這是全球首款無須任何遙控、能夠實現自動跟隨行走的行李箱。它通過視覺識別技術、跟蹤定位技術、激光測距技術、避障與導航技術、策略層的人工智能技術等綜合應用,顛覆了行李箱的傳統使用方式。
科普演繹打造科技嘉年華
除了精彩的展品,本屆上海科博會還組織了科普演繹環節。
Pepper是一款由日本軟銀集團和法國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聯手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它配備了語音識別技術、呈現優美姿態的關節技術,以及分析表情和聲調的情緒識別技術,可與人類進行交流。此外,由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塔林理工大學兩所世界知名院校聯合發起的世界Robotex機器人大賽將在科博會打響,來自全世界的創客團隊將帶領自己的機器人同臺競技。
在西館展區,中國首款智能太陽能電動車將在展會上展示,讓觀眾體驗智能的神奇;由中國航天研究所提供的高仿真“玉兔號”月球車也將首次與觀眾零距離見面。
此外,“火星車漫游探測VR系統”依據真實數據,還原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質結構及氣象環境。觀眾可使用操作手柄控制火星車,執行相關探測任務。
注重與公眾交流互動
“本屆上海科博會的舞臺活動更加注重互動性,觀眾可以有機會與科技大咖開展對話和討論。”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梁兆正表示,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將與現場觀眾分享“太空經歷”,比如執行任務會面臨哪些特別的困難、如何克服的、為何選擇成為航天員等。
中科院院士張旭等三位院士以及國內多位智能專家、量子通信專家、區塊鏈研究專家,他們將為觀眾演繹、解讀科普新知識、新原理。
此外,中國科幻大咖韓松和江波將來現場與科幻迷見面,并與讀者交流科幻創作心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潘沈涵、中國工匠王軍首次在科博演繹大舞臺,演繹他們的工匠技能。
科技日新月異也將改變未來的課堂和教育方式。
未來的教室將會是什么樣?復旦上科展示的AR未來教室項目給出了答案。2017年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導VR進入學校、加快建設高校虛擬實驗室。
在復旦上科的AR教室里,老師和學生不再需要黑板,通過使用平板、互動白板作為載體,配合知識點,拓展教學手段,同時也可直接掃描教材來使用。通過頭戴式VR眼鏡實現虛擬實現課程資源的播放,結合教學講義,方便教學開展。
讓每個人都感受科技的溫度
“科技發展必須要有溫度。”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協會秘書長胡陶榮表示,移動通信、物聯網、云技術、衛星定位、語音識別、人工智能……這些“黑科技”技術,早已融入了現代生活。年輕人常常通過智能手機就能熟練應用,但對于老人,卻是一個大難題。
如何用科技為老年人健康賦能,讓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溫度?在科博會上,不少參展企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比如,孝信通根據老年人的痛點,設計了一個移動智能助老神器:如果老年人在外突發心臟病,移動智能終端就會向周圍發出求救信息,并通知親屬。此外,它可以時刻關注長輩身體異常狀況并通知親屬,也能提醒長輩不要忘記關煤氣、記得鎖門。
上海愛護網展出的24小時無人智慧售藥機,為老年人尋醫買藥提供了便利。還能提供24小時遠程問診服務等。
記者還注意到,除了針對老年人開發的健康產品,本屆科博會還有一些便于殘障人士使用的產品,真正體現了科技發展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