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世界是無中生有的世界。”
“AlphaGo之后,IT不再是信息技術,而是智能技術,‘新IT’的時代到了。”
在近日舉辦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包括諾獎得主在內的諸多中外頂級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展開了探討,其中很多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小編圍觀后驚覺:忽然明白了人工智能是什么!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能是什么?
統計學、機器學習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Thomas J. Sargent認為,人工智能其實就是統計學,只不過用了一個很華麗的辭藻。
他說:“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用統計學來解決問題。反過來,如果統計學家一點都不懂物理,人類很多的科技進步就不能變成現實。企業家也應該做通才,應該去考慮來自不同技術的融合或者相互促進,這就有了AlphaGo的成功。”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Michael Levitt說,在美國“機器學習”這個詞已經取代“人工智能”,相關研究已經開展了很多年。機器學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簡單說就是將數據拿來,從中歸納一些東西。機器的歸納概括能力相當重要,可以用于化學、物理學等更廣泛的領域。從數據的概括開始,然后自我學習,這是計算機最核心的能力。
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是什么?
云計算、大數據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郁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得益于數字洪流的不斷進展,如果沒有云計算、大數據這些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不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胡郁舉了一個例子:2010年以前中文的語音識別是完全不能用的,為什么?原來這些數據并不是真實環境中的數據,在實驗室里面好不容易采集了2000小時,但是真正訓練語音識別的模型還遠遠不夠。
“這幾年為什么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雨后春筍一般突破了使用的門檻,就是因為采用了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數字洪流的發展會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在傳統行業轉型中的應用。”胡郁說。
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有哪些價值?促進產業轉型、實現智能制造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工信部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郝玉成說:“站在制造業視角,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就是引導、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變革,實現智能制造。”
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技術在學術方面比較熱,在技術方面剛開始走上初級階段,走向產業還有很大的距離。智能機器人還面臨著傳感、計算、操作、系統性這四個智能化的技術突破。
他認為,有了標準化,才有產業化、產品化,標準化是對創新結果的一個固化。“現在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去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儲備如何?頂尖學者可能少于10人
奇虎360副總裁、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認為,原創性和安全性對于人工智能非常重要,如果想讓公司活得更長久、更優秀,這兩個維度需要花時間去關注。
在學術界和工業界,AI技術創新分三種,一種是顛覆式創新,一種是微創新,第三是沒有創新、直接跨行業應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跟數據、應用場景是相對獨立的,學術界研究的原創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原創性,就很容易被大家遺忘。
顏水成還指出,中國在機器學習核心理論研究上的頂尖學者可能不超過10人。“在這一領域,中國人才儲備堪憂。現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出來之后,將迎來一個很好的契機。”
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為何領先世界?
海量人口海量數據、全社會擁抱AI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認為,在計算機五要素閉環中,人工智能解決的是信息分析和計算環節的問題,對行業、企業而言是能提供長期價值的。
“把大量數據放在一起,從中挖掘價值,找到能針對每一個人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價值信息。這件事情是什么?我想就是人工智能。”楊帆說。
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為何能走在世界前列?楊帆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完善的體系化支撐,中國海量的人口帶來海量的數據,讓我們擁有很好的基礎。更加可貴的一點是,政府、企業、從業者面對AI新技術展現出的接納、擁抱的心態,超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新IT”時代標志是什么?
人工世界、智能全球化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認為,AlphaGo之后,IT不再是信息技術,而是智能技術,“新IT”的時代到了。
科學哲學家卡爾認為,現實由三個世界組成: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一個無中生有的世界。現在我們需要開發人工世界,所以人工智能熱了。
王飛躍說:“把信用、注意力變成產品,一波新的全球化要來了,這是一波智能的全球化。我相信人工智能的時代到了,但是路還早,現在談標準也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