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rnard Marr)如果你相信炒作,那么人工智能 (AI) 很快將會以戲劇性的方式來改變世界。
反對人工智能的人會說它將導致失業率上升,國內動亂,甚至會帶來人類的滅絕。相反,倡導人工智能的人告訴我們,隨著機器人處理繁重的工作和日常瑣事,我們將會迎來更加休閑而又創意的未來。
而多數人可能處于中立的位置,他們承認人工智能會對工作帶來大幅度的改變這一觀點是很難預測的,就目前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數。在過去工業革命時期,人類工作方式的大規模變革可能在短期時間內都是具有破壞性的。然而,從長遠來看,勞動力從鄉村轉移到了城市,并且沒有造成社會的衰敗。
然而,正如近期出版的《智能和兩個奇點》(Intelligence and the Two Singularities)的作者Calum Chace在書中所提到的——此時此刻將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之前的工業革命是用工具和機器代替人類的勞動力,而這次我們的思維功能正在被取代(尤其是人類的預測和決策的能力)。
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沒有人確切知道會發生什么。
機器解放人類,讓人去做更有創意的事情,需要有社會經濟基礎
當我最近在倫敦遇到Culum Chase的時候,他告訴我說:“很多人認為在過去沒有發生這種事情,所以現在也不會發生。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
“在短期內,隨著我們人類學習如何更好的使用機器,AI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比起考慮接下來的10到15年,將眼光和思考放到更長一點的時間尺度上會顯得更為重要。”
有一種主流思想是這樣的:當機器處理一些瑣碎的工作(比如體力勞動,日常決定等)時,人類可以自由地把時間花在休閑或有創造性的追求上。
然而,正如Chace所說,上述情況需要“富足經濟”的存在,就像夢幻的烏托邦一樣,在那里滿足我們基本需求的東西(如食物和住所),基本上都是免費的。
如果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人類會發現自己處于這樣的一個境地:在機器大軍主導的工作領域中,人類需要為那些有償的且人類還可以繼續可做的工作去競爭。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完全自動化的農場,要比人力的農場、有機械操作員的農場等,消耗的成本低。然而,如果這個農場的主人仍然把他的貨物分給出價最高的人,那么如何在民眾中分配食物方面就會存在不平等,并且有可能出現貧困的下層階級,他們得不到足夠的食物。當然,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然而,這并不符合烏托邦的概念,在我們能夠輕松的將權利賦予機器之前,我們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場景。
這就變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而它的理想出路似乎逐漸地過渡到了機器驅動的經濟。這一過程需要仔細地監督,哪些人正在被“自動化”,并確保已經有充足的資源來支持這些不幸正在被“取代”的人。
1%的上層人掌握大量機器人,導致社會不平等
而要想達到上述的情況,需要量兩個因素:第一,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做出共同的努力,了解挑戰的規模,并作出正確戰略框架。第二,要有一個比利潤更重要的動機,讓科技行業的領導者們也得意接受。
上述兩種情況都不可能很快發生。即便我們呼吁“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但是大公司的首要目標仍然是為企業創造利潤。
此外,使政策發生變化要比說服一個公司CEO,讓他不要只專注于賺錢來說更具有難度。
“人們會看到這些機器人開著汽車載著人類,想著這些機器人在不就也會取代自己”,接下來就會產生恐慌。”
Chace同時認為,目前在北歐國家實驗的統一基本收入的觀點是不正確的,至少目前來說并不該是這樣的形勢。
“統一基本收入的問題在于‘基本’的標準。如果我們能做的只是給予人民一個基本的收入,我們將會失敗,并且社會可能不會穩定。”
在未來,人們過著由機器勞動力提供食物而自給自足的生活,而只有“1%”的上層社會人,手里掌握所有的機器人,他們建造帝國,九天攬月,但這可不會讓大多數人的心理平衡。然而,這也許是一個發展的方向。
然而,Chase認為,現在就制定出更好的計劃還為時不晚。
“我們都有一個工作去做:喚醒貌似從未考慮過這一點的領導人,再喚醒內心深深否認這點的科技領袖們。”
“如果我們能把握住挑戰,我們就能擁有一個讓自己、孩子以及我們的孫輩都感到驚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機器做著無聊的事情,而人類做著有價值的、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