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職業討債人”,很多人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一群文身男上門圍堵進行侮辱和恐嚇,“呼死你”騷擾、送花圈、潑糞等極端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使用暴力、拘禁……據媒體報道,新的討債手段——“人工智能討債”,眼下也應運而生。
據報道,在中國,利用智能催收正逐漸取代傳統討債公司,一些P2P借款平臺正在試驗這種償還債務的新技術。機器人會在互聯網上尋找債務人的聯系方式和個人資料,在社交網絡上尋找他朋友的資料,并給所有人打電話,發短信。人工智能利用語義分析和大數據處理方法,繪出債務人的心理肖像,以選擇最具說服力的討債戰略,請求親朋好友對自己熟悉的債務人施加影響。
眾所周知,活躍的民間借款尤其是高利貸,成為“討債”江湖野蠻生長的源泉。職業討債人通過手機定位、到老家“宣傳”、限制人身自由、言語侮辱等“軟硬兼施”的手段來逼你還錢。
實際上這是嚴重侵犯欠債人的隱私、名譽權和人身自由的違法行為,嚴重者甚至涉嫌犯罪。震驚全國的“辱母案”,就是典型案例。
其實早在1993年國家工商總局就發布了《關于停止辦理公、檢、法、司所屬的機關申辦的“討債公司”登記注冊問題的通知》。1995年,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也發布通知,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設討債公司。2000年,兩部門再次明令取締各類追債公司,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任何形式的討債公司。
從職業討債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討債,表面上“暴力型”正在轉化為“溫柔型”。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文本,找到最合適的語氣與債主對話;它還可以通過分析找到債主的地理位置,或者聯系債主的親朋好友,讓好面子的債主自知理虧。和傳統的職業討債人相比,智能討債似乎在從“黑道”轉為“白道”,欠債人少了被威逼恫嚇,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
那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能討債就具有“合法性”呢?鑒于其與傳統討債公司業務的重合,其合法性恐怕依舊存疑。
對于網貸平臺來說,通過打電話和發郵件等方式提醒債務人還款,本是業務的一部分,無可厚非。但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響到其他與債務無關的人。倘若利用非正當手段采集數據為債務人畫像、通過通訊錄向債務人親友進行電話轟炸或者向債務人同事發騷擾短信,這類智能討債同樣涉嫌違法。
債務人最基本的隱私權、名譽、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不容隨意侵犯。鑒于此,人工智能討債顯然也不能超越法律邊界,而當務之急,就是盡快依法查處一批涉嫌違法的人工智能討債案例,不可容其“信馬由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