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為我國智能產業最具競爭力區域
《智能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顯示,在經濟轉型升級所產生的智能化需求的強力牽引下,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3大經濟圈處于智能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前沿,其中京津冀地區競爭力位列首位。
在中國智能產業區域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排在第一梯隊;排在第二梯隊的省區市包括山東、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慶、遼寧、貴州和黑龍江。在排名前15位的省區市中,除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之外,位于中西部地區的安徽、湖北、四川、重慶和貴州也位列其中。
智能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第一的北京市在企業能力、融資能力、大學和非大學科研機構創新能力、連接能力和創新生態系統對外開放度5個分項指標均排名第一位。排名第二的廣東省在企業能力、連接能力和政府響應能力3項指標上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企業能力指標的平均專利數以及政府指標的專業園區數量方面位列第一。令人欣喜的是,廣東智能產業的發展不僅集中在深圳和廣州,在包括東莞、惠州和中山在內的制造業發達城市,智能產業同樣獲得迅猛發展。排名第三位的浙江省在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則得益于阿里巴巴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的輻射帶動。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對排名前15位的省區市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數進行了細化分析,結果表明:經濟轉型升級所產生的智能化需求是區域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平臺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決定和影響著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水平;大學和非大學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影響則是不確定的。因此,如何構建多元創新主體協同發展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是今后區域發展智能產業的關鍵。
中國智能科技和產業發展為世界繁榮作貢獻
“在智能科技和產業的發展上,中國不再是一個跟隨者。中國智能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不僅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的內生動力,而且能夠為世界的繁榮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候任主席龔克在解讀《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報告時表示。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在實際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了包括408家智能企業、73所大學和56所非大學科研機構、138場2017年在中國境內召開的會議、84家產業聯盟、834家投資者、18個省市自治區和13個熱點城市在內的中國智能經濟樣本數據庫。該報告指出,中國智能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內生于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所創造的智能化需求。中國智能企業創建的時間集中分布在2010年至2016年間,其中的峰值出現在2014年。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和江蘇是智能企業最為密集的地區,其中北京市的占比為43.9%。中國智能企業廣泛分布在包括企業技術集成與方案提供、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平臺、智能硬件和智能制造在內的17個應用領域。77.7%的智能企業分布在應用層,而基礎層和技術層企業占比相對偏低。在智能企業所依賴的核心技術中,機器學習、大數據和云計算、機器人技術位列前三。
該報告對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機制作出判斷:平臺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新型孵化組織、新型創新區和政府政策的積極響應,構成了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機制。在發展過程中,平臺已經從單純的交易平臺和創新型企業進化為包括若干子平臺在內的相互嵌套的創新生態系統;“平臺+賦能+開發者”新型孵化組織和模式的出現,加速了智能科技與經濟和社會的融合;多元創新主體的聚集和結網互動,使分布在城市中心區和次中心區的新型創新區成為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空間“極化”載體。報告指出,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和專業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更多地表現為對當地智能企業和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的積極響應。
據悉,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于2017年首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成立,由中國工程院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建設,旨在為發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提供引領產業變革的方案對策,制定總體戰略和階段性規劃,促進智能科技服務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推動智能科技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