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經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便利與享受的同時,類科幻作品中的機器人威脅也時不時被人類所提及。誠然,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繃起一根“AI威脅論”的弦。或許,即便是在深度學習算法的支持之下,人工智能也不可能誕生出類人的智慧和自主意識,人工智能取代人類、機器人發動戰爭的擔憂確實有點無厘頭。除去威脅,人工智能帶的全是美好嗎?目前來看,也并非那么簡單,人工智能在很多工作方面已呈現取代人類之勢,你的“飯碗”是否還保得住呢?
你的工作或被取代
多看幾部關于人工智能或機器人的科幻作品,或許你就能簡單勾勒出人類在科技的助力之下對完美烏托邦期待的畫面:清晨,在你清醒后窗簾會由人工智能自動開啟,并告之你當前的天氣以及熱點新聞等資訊;起床后,你可以享用由機器人批量生產并采摘下來的水果作為早餐,根據天氣信息能夠為你穿上最適合的衣服;當你坐進無人駕駛汽車之后就會將剛剛泡好的咖啡送到你的手里,同時機器已為你規劃好最佳驅車路線;當你走進辦公室,你一天的工作內容安排妥當。甚至,你根本沒必要親自動手干活,玩玩游戲品品咖啡間就輕松完成一天的工作……
或許,我們該因日常生活能被機器人完全照顧而幸福。但是,如果連工作都能被替代,我們是不是該有一絲的恐慌?
日前,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者對數百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做出的調查數據顯示:在45年內,機器有50%的機會超越人類。研究者們預測:2024年翻譯語言,2026年撰寫高校論文,2027年駕駛卡車,2031年零售打工,2049年編寫暢銷書,以及2053年實施外科手術……接下來的120年內,所有人類的工作都會自動化,機器將超越人類。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報告內容顯現:到2020年,機器人將奪走15個發達國家中的500多萬個就業崗位。雖不是慘烈的人機開戰,但是否依然有種細思恐極之感?
人工智能的推廣和普及,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威脅人類工作的擔憂。然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新技術的恐懼,但事實上人類也一直非常擅長適應技術的崛起和發展,我們必然也會適應人工智能。單向的恐懼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我們更多要做的是掌控它,而不是任由人工智能成為主導。人類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成就自己的不可取代。
也能幫你找份好工作
你的“飯碗”能否保住,跟人工智能或許有關,但關鍵在于你自己。
既然,樹“人工智能”為自己職業假想敵有點吃力不討好,何不化敵為友來點實際的呢?
每年四五月份的招聘季如約而來,而春暖花開必然帶來各種躁動,找換“飯碗”便成為一種常態。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對于招聘企業而言或許只需坐待就好,而求職者則需每天要查看大量的招聘信息,除非,你能花高價請獵頭公司為你量身定制求職方案,否則你只能在這海量信息中為選擇心儀的工作而耗費精力了。
其實,這一工作完全可以由工人智能來完成,不僅高效而且更易實現精準匹配。生活服務平臺58同城最近運用AI技術推出“聊天找工作”就是一種較好的嘗試。這一功能通過人機互動精準匹配求職需求,通過AI技術幫助求職者更快更準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人機交流,典型的人工智能交互應用。通過對求職者性別、學歷、工作類別、工作地點、收入要求等基本情況的詢問,詳細了解用戶的求職需求,隨后為求職者推薦合適的工作。
顯然,“聊天找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為求職用戶畫像并精準推薦職位的過程,同時不斷修正用戶畫像。此外,對于無精準畫像的新用戶,智能機器人會引導用戶補充興趣信息及求職偏好,將用戶順暢引導到職位推薦。通過智能推薦和人機交互,用戶不需要搜索和瀏覽大量招聘信息,智能機器人為用戶量身推薦的職位,快人一步精準投遞簡歷,真正實現了智慧化、精準化、自動化的一站式求職服務。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求職聊天機器人也可通過深度學習,在與用戶的不斷溝通中,越來越精準地為用戶匹配合適且易成功入職的職位。
人工智能,是工具還是威脅在于人類自己的選擇。原本,生活本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狀態,無論人工智能來或者不來,如果你自己一直停滯不前,被淘汰和取代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