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投資方青睞的智能無人機、餐廳機器人、虛擬助理、智能硬件領域,已出現多家公司倒閉、融資難等情況。作為一個慢行業,教育在與AI聯姻后,如何在人工智能行業“大浪淘沙”年存活下來,又能存活多久?環境利好 但競爭激烈就環境來說,AI+教育有著利好的發展環境。
好未來、新東方、VIPKID、51talk、滬江等行業巨頭相繼加入AI教育賽道競賽。2017年則有數家龍頭企業得到了上億的融資額度(如圖所示)。比如主打自適應教育公司乂(yì)學教育2017年獲1.2億元天使輪投資,同年6月又再獲1.5億元天使輪追加投資,創下K12領域天使輪最高紀錄。再比如,英語流利說2017年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
同時AI+教育有著利好的政策環境。去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做大做強新行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教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近日教育部又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以彌補500萬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缺口。在需求端上,“人工智能教育”這個概念已經為大眾熟知,人們渴望利用AI技術重塑教育領域,從而真正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然而,AI+教育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人們的期望值高于產品所帶來的滿意度;投資過熱,技術的發展卻跟不上產業的步伐;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僅僅局限在教學環節的外圍,真正的核心領域尚未觸及……行業準入門檻低,大批量公司涌入市場。就目前為止,在線教育、線下教育、其他非教育行業等近40家機構宣布發力AI教育。
各企業發展戰略趨同、競品間互相追逐,行業利潤變薄,甚至為負。在乂學教育創始人栗浩洋看來,AI+教育的行業模式將會像共享單車一樣,在初期會出現激烈的拼殺,但在大浪淘沙過后,“剩者”將只有兩三家。與在線教育殊途同歸AI+教育的發展軌跡,似乎與曾經的在線教育不謀而合。
曾幾何時,在線教育被人們寄予巨大的期望。2013年被視為中國在線教育元年,資本紛紛入駐在線教育領域。然而,隨著在線教育企業梯子網、那好網紛紛倒閉,在線教育進入泡沫期,資本進入的腳步開始放緩。更為重要的是,在線教育行業的盈利兌現非常慘淡。根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對 400 家在線教育企業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有 70.58%的公司正在虧損,13.24%的公司處于持平狀態,而能夠盈利的公司比率僅占16.18%。
盡管在線教育衍生出了內容收費、廣告收費、平臺收費、增值收費等諸多變現模式,但主要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原創內容(如課程和資料)來盈利。依靠內容收費變現的邏輯在于,機構試圖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優質的內容或服務吸引足夠大量客戶,通過口碑和影響力實現大規模變現。經過第一輪的互聯網廝殺后,諸多機構開始逐漸回歸教育本質,更為關注教學質量和課程內容。
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包括這幾個部分:內容開發、教學(學習)、練習、測評、管理五大環節。而教學是最為核心的環節,教學資源的的核心在于教師。機構想要迅速擴張自己的規模從而實現大規模變現,必然會急需大量的教師資源,卻也同時導致教學成本提高。多名分析師就曾指出,目前在線教育企業鮮少盈利,這與其成本過高有關。AI+教育也將面臨著成本過高和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問題。
要想人工智能與教育有機結合,需要收集海量的數據、建立貼近真實情況的數據模型。在數據與算法上,教育機構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這樣大規模燒錢之后,AI+教育能否迎來盈利期,依舊是個未知數。誰能解決教育痛點誰或許就能走出困境傳統的在線教育利用互聯網技術把線下的普通教學搬到了線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比如慕課,其完課率低,學習效果難以保障,學生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在線教育只是將技術作為了一種手段,尚未能解決教育的痛點。目前的改革大趨勢是素質教育。
2014年9月份國務院高考改革《實施意見》頒布,啟動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意味著在頂層設計上,未來中國教育的重心將從應試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自主招生改革、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同時開展。從中可以看出,新高考的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而改革倒逼中小學教育體系變革,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如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從而導致了“擇校熱”、“大班額”、“天價輔導費”等諸多教育難題。
人們需要的是利用技術跟蹤記錄學生的所有學習過程,在基于大數據的搜集整理基礎上,建立學習模型,發現學生個體學習的難點、重點所在,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量身定制學習計劃。也就是說,希望AI+教育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學習。但目前的AI+教育還停留在弱智能化的階段。比如乂學教育以“松鼠AI”智適應系統模擬教師的角色,通過數據分析將知識點拆分、精準偵測不同學生知識漏洞,查漏補缺。又比如一起作業,在海量學生作業數據的基礎上,經由大數據分析,針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薄弱點、遺漏處和強項進行個性化的習題推薦。
這些AI+教育所產生學習方式依舊是“刷課”和“聽課”。它們并不能重構“教”與“學”的關系。AI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更多地是為了減少成本,而非真正地將技術指向學習效果。在未來,誰能解決這些教育的痛點,誰也許就能在人工智能的大浪淘沙中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