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熱起來了。”在談及自2014年曇花一現的智慧社區應用時,安防從業人士老黃說道,“此前幾年,智慧社區單子太小、利潤太低、相關技術不成熟,很多廠商不會花費大量精力在這塊;這兩年,隨著AI等技術的成熟落地,社區AI化改造是時候卷土重來了”。
智慧社區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是一種市場概念,從市場建設層面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老舊社區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類是新建社區,統籌建設智能化應用。
無論是新建還是后改,其中涉及政府跨部門協作較多,IOT、安防、AI、大數據等內容應有盡有。面對這些看起來巨大但結構冗雜的縮小版智慧城市項目,此前很多小型技術商根本就無力應對,但稍具規模的集成商又不愿精耕。主要矛盾體現在廠商實現這種技術應用的成本和物業需求方能支出的費用能不能匹配。
而就目前發展勢頭來看,社區AI化改造將會成為一個眾人拼搶的香餑餑。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在弄清楚為什么說社區AI將會引發賽道內的玩家競逐之前,首先得了解什么因素會導致社區AI化改造值得去做。
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來看,一直以來,很多一線、超一線城市人口流動大,房屋租賃較多,如何保障信息暢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社區AI化能將相關數據打通,加快電子政務的橫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動人口安全的同時,使得相關政策信息上傳下達,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能力,提升執政形象。
而從民眾的角度出發,社區AI化能夠改變自身在社區內的任何行為方式,包括生活、學習、娛樂等等。屆時,整個社區就像一整張相連的網絡,通過技術賦能,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提升自身生活的舒適度、安全度及幸福感。
于公于私,社區AI化都是眾望所歸的一大利好。但問題是,為何百利而無一害的智慧社區始終推廣無果?理論的藍圖為何一碰到落地的挑戰就蕩然無存?
為什么此前做不成
一位傳統安防廠商負責人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社區AI化改造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此前還沒有哪一家廠商能夠提供完整的系統及產品;與此同時,由于社區AI化技術門檻不高,導致一個極小項目中也擠著很多廠商,而他們的軟硬件又很難相互兼容,限制協同發展。
而此時,則需要集成商來負責構建整個平臺,但由于該市場散且雜,大型集成商鮮有進駐,市場內大多集成商實力不足,也就造成系統建設的參與者眾多,但缺乏最終的權威主導者,散兵游勇難以成勢。
而在另一位地產商高管看來,除了以上所提兩點外,社區AI化難以推動,主要是各個參與者對于智慧社區的理解天差地別。
在他們眼中,社區AI化永遠都是以“更好賣房”為目的,將其看做是一個噱頭去提升房屋亮點以更快去庫存。而之后的住戶體驗、服務等要素都不是重點考慮因素。
就技術提供商這塊,由于市場準入門檻低,很多中小型廠商在前期開發、應用產品時并沒有充分調研住戶的具體需求及切身想法,缺少對人、屋、事相關數據的真實化和細致化采集和分析處理;只是一味的堆砌服務,單純為了搶地盤、奪先機,糊弄了事,為了智能而智能,以致于很多產品在開發、落地之后,根本無法使用。
而站在距離住戶最近的物業公司這邊來看,他們自身投入精力最多、日常處理問題也最多,但賺取的利潤也最少,也就是缺乏一個長期可行的、最現實的盈利模式及運營方式。久而久之,很多智慧化服務就變得遲鈍且雞肋。
社區AI化雖然是未來城市的高級形態,但能力最強的地產商不肯沉下心做服務、技術最強的設備商能力不夠、最有熱心的物業缺乏可持續服務基礎。以上三點,也就讓社區AI化之路難上加難。
為什么現在能做
事實證明,缺乏和諧的利益協同,單靠情懷并不能推動智慧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社區AI化的更好、更快推進需要結合各方的智慧。
從地產商這邊來看,今年3月27號,萬科董事長郁亮在年度發布會上表示,萬科要從“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定位,調整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以樹立房租賃行業領跑者這個目標。
這段話也可以理解為:萬科將正式進軍物業。而這也就意味著,更多資源的進入能夠更好地聯動各方,以尋求更加的發展及運營模式,推進智慧社區的發展。
大房企的效率總是高的令人咂舌。幾天前(4月25日),萬科便在智能領域發力,提出新一代產品主張“萬科智造”,利用AI智能、移動互聯、新能源三大核心技術,創造100多項運用場景,以給業主提供更多服務。
以“兒童關懷”相關的生活場景為例, “萬科智造” 設計了如下安防解決方案:
“危險區域進入預警” ——如果孩子在無法看管的情況下進入地下車庫,或其他危險區域,社區攝像頭捕捉到的鏡頭會在顯示屏上自動報警,迅速通知保安。
萬科智慧社區“防走失管理系統” ——未來將在小區所有的出口處,設置無人陪同孩童進出報警系統,迅速通知保安。
“兒童異常行為預警管理” ——兒童無人陪伴超過10分鐘以上,兒童躺地等異常情況預警,迅速通知保安。
對此,有人提到,智慧社區與房地產行業的報批、報建大相徑庭,房產公司做物業也許缺乏互聯網思維,不能很好解決住戶的需求及痛點。在雷鋒網看來,智慧社區發展多年,一直停滯不前,像萬科這樣的大型房企進駐智慧社區行業,無論最后將社區AI化推進至哪個層面,對于社區AI的普及、推動無疑意義重大。
而除了此前人們所熟知的地產、物業等相關企業,場景搜割機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獸也參與其中。
其實他們的入場邏輯也不難理解,作為承載人類活動時間最長的載體——社區,人們很長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并產生了大量的生活數據。如今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疲軟”,移動端應用市場已經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格局。可以預見,未來數據流量的戰場將會從移動互聯網向線下實體化的“物聯網”過渡,更多的流量從線上轉移到線下。
在這個巨大流量入口的吸引下,2017年12月22日,騰訊正式發布首個智慧社區開放平臺“騰訊海納”,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連接物業、居民、政府、媒體和社區服務提供方,形成“互聯網+社區”一站式解決方案,打造智慧社區健康生態。
雷鋒網了解到,“騰訊海納” 可為業主提供智能門禁、智能停車場、線上投訴報修等“互聯網+”服務,用戶只需關注自己所在小區的微信公眾號,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物業服務,有效提升滿意度。
有騰訊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阿里。今年3月9日,阿里也正式發布“釘釘未來社區”,它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實現政府、物業、居民、社區新零售等多方生態的鏈接,重新詮釋“互聯網X社區”的管理思想與經營形態。
在他們看來,在互聯網化領域,不少大型物業企業已研發自營平臺,并通過自營平臺改變管理效能、甚至借由平臺實現了業務擴張。中、小物業企業卻因成本高、對互聯網行業理解不深等問題,在互聯網化領域仍有待突破。
釘釘未來社區將打造社區一站式服務平臺,讓物業公司可以低成本進入移動辦公時代,降本增效,向業主提供管家式在線服務,快速建設智慧社區。
一個真正的智慧社區,應該完成“硬件+軟件+平臺+服務”這四個基本點。也就是住戶能夠通過手機APP控制社區內或是家庭的智能硬件,物業能夠有軟件后臺觀察數據,所有的數據都能基于云端形成體系的分析對接給政府,讓居民、物業、政府、商家等多方都能受益,這才是真正擁有智慧的社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地產、互聯網巨頭的進入,智慧社區市場的平臺、服務痼疾將得到解決;但對于軟硬件這塊,還得需要技術過硬的安防廠商來解決,其實對于此塊市場,傳統安防巨頭東方網力早前便已意識到。
在此前雷鋒網舉辦的AI安防峰會期間,東方網力副總裁兼深網視界總經理萬定銳博士就曾表示,“社區將成為城市安防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未來東方網力的主場戰之一。”在他看來,社區著一細分場景特點明顯,主要面臨四大挑戰:
流動人口管理:城市人口流動性大,為安全防范帶來了巨大挑戰。
社區綜合治理:重點人員管理、房屋居住情況管理、社區消防安全、設備設施等的綜合管理,如果只依靠“人工方式”進行走訪巡檢,基層社區管理工作壓力巨大,急需高效管理手段。
基礎數據治理:社區基礎數據采集和維護層面需要更多智能化手段;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急需提升。
安全與便利:老舊社區對于人車來訪的智能化管理需要提升,存在安全隱患;類似快遞、外賣服務,居民的便利和安全防范存在一定的矛盾。居民無法真正全面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面對以上四點,東方網力提出了兩種主要解決思路,以及一個核心技術框架:一是依托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智慧精細化管理;二是通過多元信息感知和數據綜合分析技術來解決社區治理問題;另外還推出一套包含感知、數據管理和存儲、應用的完整技術框架。
根據萬定銳介紹,東方網力推出的智能安防社區解決方案,是將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大數據等自研技術與社區場景應用完美結合的產品落地,在很好地解決了安防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同時,實現 1+ 1 > 2的融合價值。基礎數據的匯聚,大大提高了基于社區的城市公共安防、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基層建設的效率。
他同時也補充說,未來,東方網力將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消除不同的信息孤島,使信息流在社區中流動起來,產生不同板塊組合的價值。
最后一公里的入口大戰
得社區者得天下。
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的IOT時代,社區作為匯聚科技社會人、房、車三大未來物聯網時代最核心的要素,其價值將不言而喻。不同于此前的智慧社區建設,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社區的更多潛在價值將被挖掘出來。
社區是線下的最后一公里,是投身大規模互聯網化中的關鍵一環,也是布局線下行業與物聯網必不可少的行動。隨著包括阿里、萬科、東方網力等行業巨頭的進駐,社區平臺化產品的出現將變得簡單。屆時,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安防巨頭還是物業大佬,都不會放過這個萬億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