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美國和全球各地未來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安全嗎?
如今,人們不難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他們的工作崗位。似乎每個月都有調查報告發出警告,這些報告估計將有多少工作人員會失業。而人工智能已經在以下方面改變現代業務:
•它正在改變管理任務:在制造業等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發現產品缺陷,并從生產線上挑出有缺陷的產品。
•自動化招聘流程:人工智能軟件可以分析應用程序并對其進行評分,有效地縮小了應聘者的挑選范圍,以便管理人員可以從這些候選人中選擇,節省大量時間。
•企業正在更改職位:對于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貨幣職責的職位,如銀行出納員。企業因此需要改變工作人員的崗位,讓其完成銷售和其他需要情商的任務。
•工作人員的擔憂:那些擔心人工智能工作的員工越來越焦慮人工智能會使他們失去工作。
毫不奇怪,千禧一代(18-34歲)的工作人員最擔心失業:34%的人擔心被裁員或將其工作外包給機器人。在勞動人口中的其他年齡組中,X一代(35-54歲)和嬰兒潮一代(55歲以上)中的27%的人擔心人工智能取代其工作崗位。
千禧一代對人工智能引發的裁員的恐懼可以理解
越來越專注于技術的千禧一代最擔心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將直接面臨人工智能取代職位這個問題,他們目前所從事枯燥的工作會被取代嗎?還是他們是否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了解人工智能會做什么工作?可能兩者兼有,而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看法正在轉變。
無論如何,所有這些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企業為了保留員工,計劃修改工作崗位的職責。咨詢機構德勤公司的2017年全球人力資本趨勢調查發現,77%的企業計劃改變現有職位或創建新職位,而不是裁減員工。銀行將出納員培訓成為銷售人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盡管德勤公司的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對維持人力資源工作持樂觀態度。但20%的人認為,人工智能將會減少工作人員的職位。
毫無疑問,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將繼續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工作崗位。特別是對于一些行業來說,采用人工智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這并不是說,這會自動轉化為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失業。采用人工智能等于員工失業的假設也是企業不會為員工創造或修改崗位的假設。在凱捷公司對1000個組織的調查中,五家公司中有四家在實施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后將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整體工作職位沒有減少。當然,《福布斯》雜志的撰稿人Bernard Mar指出:“即使是企業當今使用的處在前沿的人工智能,相比于五年后可用的技術也可能顯得相當笨拙。”
人工智能將為企業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人工智能確實將取代部分工作人員,但企業在采用人工智能的情況下也可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例如企業讓人工智能機器人撥打消費者的電話進行推銷,并提供了一個名單,機器人會自動地撥打每個號碼,而不考慮對方的實踐感受。對于機器人來說,當潛在客戶給出一個諷刺的評論時,可能不會很好地進行響應,這只會帶來誤解。而對于善解人意的銷售人員來說,則可以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
這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人工智能如何能夠與仍然最終負責決策的人類進行交互。看起來,如果人類做出決定,企業將有興趣迎合決策者。采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成千上萬的工作人員對于任何公司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還有安全問題。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復雜,黑客技術來越復雜。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算法是2017年企業最為關心的兩個安全問題。目前,沒有任何可以強制執行的人工智能的安全標準。尤其是對于物聯網。而創業公司希望首先將其產品推向市場,而不是優先考慮安全性。
沒有標準和法規讓他們遵循。如果黑客可以訪問原始數據集,那么提供算法虛假信息很容易會扭曲和破壞采用人工智能的結果,從而導致其過時失效。想象一下,如果一家科技公司采用人工智能而裁員,只是發現一個匿名入侵者在系統中留下了誘餌陷阱,那后果難以想像。由于不良數據很難被發現,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可以用于無用的計算。
對于面向客戶的銷售和市場定位,人力因素仍然至關重要
研究機構蘭德公司關于“人工智能對安全和工作未來的風險”的報告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人工智能將取代多少工人。簡而言之,這個調查研究報告估計有47%的工人將有失業的危險。這個數字是基于職業需要創造力,社交技巧和“良好的感知和操控”來估算的。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新的研究(2016年)對這個調查結果提出異議,指出如何將職業分解成不同的任務。隨著企業采用人工智能,工作崗位也會發生改變以適應這種需求,工作人員可以完成更高層次的任務。最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只有9%的工作崗位將會被自動化所替代。
對于人類來說,仍然有很多工作崗位。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沒有哪個行業可以簡單地采用人工智能來使數百萬人在一夜之間失業。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而在這段時間里,組織和工作可以進行適應。有些工作崗位無疑將會丟失,如快餐工作人員,出租車司機,數據輸入員,以及收銀員。但是對于失去這些工作的人們來說,可以從事其他需要人際關系的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