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這是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的智能交通系統模型(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12月23日報道日本《讀賣新聞》12月22日刊登《中國緊追美國謀求人工智能霸權》一文,作者、該報經濟部主任小川直樹在文章中稱,中國正在人工智能領域迅速崛起。憑借豐厚的科研預算、優秀的相關領域人才和大數據這三大優勢,中國正在伺機超越美國。
文章稱,11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啟動了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新成立的部門除了包括科技部在內的多家政府機構之外,網絡檢索巨頭百度、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集團、社交媒體運營商騰訊控股等IT行業領軍企業也在名單之內,形成了官民一體的“all China”推進體制。在新部門的成立儀式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要“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領帶動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
文章表示,新部門的目標是落實國務院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這份雄心勃勃的規劃提出,中國要在2030年達到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領先水平。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2025年達到4000億,2030年增至1萬億。
文章稱,人工智能將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據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分析,在人工智能普及過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中國和北美。尤其是在中國,到2030年,人工智能或將為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帶來7萬億美元(約790萬億日元)的增長。而日本屆時的GDP約為540萬億日元,足見人工智能對經濟影響之大。
文章認為,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方面中國具備三個優勢。
第一,充足的研發資金。據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的統計,中國在科技領域投入的預算連年增加,2015年時已是日本的6倍,即20.7萬億日元。
民間IT企業發揮的作用也很大。比方說,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4800億美元,是豐田汽車市值的兩倍還要多,這就使得他們有足夠的余力投資研發領域。
第二,中國有大數據,而大數據正是人工智能時代競爭力的源泉。
據中國政府的統計,截至2017年6月,中國的網民數量超過7.5億人,比美國人口的兩倍還要多。其中96%是智能手機用戶,這就意味著上網是一種極為日常的行為。
不僅是姓名、年齡、性別這些個人信息,去哪里、買了什么、在網上搜索過什么、和誰有聯系?這一系列數據被收集后經過人工智能的分析,便可幫助企業更輕松地提供商品和服務。一旦便利性得到提高,用戶就會進一步增加,數據的積累也就更快,從而提高了競爭力。
在中國。結賬的時候無需現金的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主流。這樣的環境讓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得到了極大的實惠。
第三點不容忽視的優勢就是大量優秀的人才。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被全球科研人員引用較多的電腦科學、數學領域的論文的國別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中國被引用的論文數量已經比美國多出了21%。
美國谷歌公司12月13日在上海召開了全球開發者大會,宣布在北京建立專門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對此,谷歌人工智能部門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在博客上寫到,“AI無國界,我們希望與來自任何地區的頂尖AI人才合作”。這象征著IT巨頭已經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
文章稱,谷歌公司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執行主席施密特表示,美國的領導地位可能會再持續5年,之后就可能會被中國快速趕上。把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與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人類首顆人造衛星給美國造成的“斯普特尼克沖擊”相提并論,足見美國的危機意識之強。
文章還稱,特朗普政府正在削減科技預算、強化對移民的限制。這可以說將會給美國誕生新技術和吸引優秀人才造成負面影響。施密特所感嘆的正是美國在國家戰略上的不足。
這一點也適用于日本。文章表示,前通產省次官、地球產業文化研究所顧問福川伸次警告說:“日本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領域已經落后,不作出改變的話就將落后于時代。”
文章認為,今年5月,谷歌研發的阿爾法狗擊敗了號稱全球實力最強的中國棋手。但是如果束手待斃,接下來,美國和日本就要被中國的人工智能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