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人類同胞們,機器人在至少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不太可能會奴役或消滅人類。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發言時,對影視作品中流行的末日場景表現得非常輕描淡寫,他說:
“每個人都立刻想要談論所有的電影中所描述的末日場景,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你,這樣的場景離我們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距離。我們可以為之擔心,但讓我們過一段時間再來擔心這個問題。”
實際上,這并不令人感到欣慰。近年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使這樣的討論變得更加廣泛。講述機器人起義的科幻電影便隨著整整一代人的成長,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場景正是我們在思考機器人未來時所想象的場景。
這當然是合理的,但不太可能發生。施密特接著說:
“我想提醒大家的另一點是,這些技術仍然存在嚴重的錯誤,它們不應該被用于生活中的關鍵決策。所以我不想坐在一架由計算機操控駕駛的飛機上。這項技術目前還不夠可靠,還有很多錯誤存在。人工智能只是建議性的,它能讓人們變得更聰明,但我不會讓它負責指揮和控制。”
最后一句話是關鍵。即使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這么認為,但研究人員明白,盡管人工智能可以增強人類的能力,但還不適合取代人類。人類的大腦是復雜的。雖然一個40歲的人不能記住維基百科,也不能打敗最優秀的撲克玩家,但是典型的機器人還無法處理人類擅長的簡單的即興創作。
事實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擅長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些較低級的任務,是簡單而又可重復的目標,它們都很容易定義和衡量。機器人并不擅長即興創作;它們需要一套明確的規則,而這些規則將越來越需要包括發生故障時的安全措施,比如在故障發生時關閉機器。
盡管這些技術將繼續改進,但機器人的感知能力在短期內并不會出現。對于一個機器人來說,如果它是危險的,那么它必須提前被設定為危險的。所以,我們害怕的不應該是機器人,而是負責編寫代碼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