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市場已經越來越難做,我們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參與運營商WLAN建設,而轉向更加垂直的教育與醫療等行業市場。”一位曾多次參與國內運營商WLAN集采的國外WLAN設備廠商近日向記者如是表示。而實際上并非僅此一家有此計劃,回頭看不難發現,像Cisco、Aruba、Motorola solution等一大批在國際WLAN市場名聲鵲起的廠商開始逐步淡出運營市場。
伴隨著這些廠商的撤離,曾經被全球寄予厚望的中國WLAN市場開始受到質疑。盡管運營商在WLAN上的投入越來越多,但網絡質量卻并未因此而改善。未來,運營商WLAN如何發展已然成為業界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國外主流WLAN設備廠商止步集采
隨著國內運營商3G規模化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已經成為支撐其應用與業務發展的重要工具。但同時,這些產品也促進了數據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在此情況下,運營商迫切找到一種緩解流量壓力的方法,而國外運營商的經驗表示,WLAN是分流3G數據流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加速WLAN網絡的部署。中國移動年中業績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200萬WLAN熱點。而中國電信也已完成10萬熱點的部署,并計劃今年年底部署超過50萬AP。盡管中國聯通在WLAN建設上起步較晚,但也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今年年底前,中國聯通將在四萬座建筑中部署Wi-Fi。
當然,運營商在部署WLAN之前,將啟動設備規模集采。這也吸引了一大批WLAN設備廠商,但從近兩年的集采來看,國外主流WLAN設備廠商的身影越來越少,反而出現了一大批名不見經傳的廠商參與進來,同時以高中標額在集采中取勝。
記者試圖從多家WLAN廠商處了解這些國外廠商減少的不同原因,然而這似乎很難——答案驚人的一致。“低至百元的集采價格讓我們難以承受。這樣的價格即使購買soho類的產品,也只能買到一般的產品,更別說要購買能夠提供高覆蓋、高速率以及可控、可管理與高安全性的企業級WLAN產品。”多家廠商向記者感嘆。
“運營商終有一天會發現,它們需要的是高性價比的產品,而非便宜的產品。低質的產品會讓它們的網絡時刻面臨癱瘓的危險。”一家國外WLAN設備提供商中國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低層廠商低價中標也難賺設備錢
在國內,正在涌現一大批小型的低層WLAN設備提供商,它們以極低的參與投標,并在集采中獲勝。
對于這些廠商為何能以低于國外廠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出售設備,一位業內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這里面有一條產業鏈。他說,WLAN設備最難的就是研發階段,為以最快的方式獲取最高端的技術,會有一些國內企業以高額價格購買產品的方式,參與技術培訓,然后再進行產品生產并低價賣給低層的設備廠商。這些低層設備商便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參與投標。
而對于國外WLAN設備提供商而言,本身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就已經非常大,加上很多廠商的產品并非在國內生產,其物流與關稅的費用必然加到設備上,這就使得他們的產品很難在價格上占得優勢。
“實際上,盡管這些低層廠商的產品成本很低,但也很難從集采中獲得利潤,其利潤來源主要集中在后期的網絡維護。”該分析師表示。
虛晃一槍的“理性”
曾幾何時,運營商的WLAN網絡部署,由于低劣的網絡質量,運營商此舉被視為“跑馬圈地”。而到后期,隨著3G網絡的發展,爆發式的數據流量增長促使運營商開始進一步推動WLAN的部署,在這一階段,業界更多的認為,運營商開始回歸理性,開始注重網絡質量。然而,或許這僅僅是運營商的虛晃一槍。
由于在設備采購過程中,一味的壓低價格,很多優質的、高可靠性的WLAN設備并未進入采購訂單中。運營商只能用低價的產品,采用密集型部署的方式,增加網絡的覆蓋。
很顯然這些設備在能力上明顯不足。一旦業務量過大或者周圍環境變得復雜,這些設備就會癱瘓。而運營商的應急措施就是直接替換設備,因為價格便宜。但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明顯影響到了用戶體驗。
在當前看來,用戶感知被視為運營商業務發展與生存的根本,對于運營商為何會忽視WLAN網絡質量,直擊用戶體驗的問題。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首先,運營商對WLAN的商業模式并不清晰,即使在全球范圍內,幾乎也找不到運營商通過WLAN獲取利潤,這使得他們不敢在WLAN上大力投入。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對WLAN提供的數據業務,運營商更在乎核心網業務,尤其是語音業務。如果語音業務出現中斷,運營商會遇到大量的用戶投訴,甚至會出現大量的用戶流失,這是運營商不想看到的。但對于數據業務出現的問題,用戶明顯沒有那么大的反應。所以運營商更愿意將更多的資本投入到核心網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