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在的位置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和過去十年里每一種技術發展類似,室內位置跟蹤背后的技術已經實現了長足進步。
全球定位系統(GPS)一開始只是在獨立導航設備上提供給用戶使用,后來用在移動電話上支持精確定位,現在它已經成為許多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功能。GPS設備通過一個名為三邊測量(trilateration)的流程來確定位置,它使用由一組衛星傳輸的精確分時信息。雖然這個流程具有較高的效率,但是衛星系統的天性限制了它的室內定位能力。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于想知道我們所在的位置,所以確定一個人在室內的位置也成為一個必要特性——而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特性了。幸好,無線技術的改進填補了這個空白。
Wi-Fi的特殊性使室內定位跟蹤成為可能
802.11 Wi-Fi網絡已經無處不在。隨著無線技術在網絡便利性和主訪問網絡方面越來越成熟,每一天都會有更多的服務出現。因此,基于Wi-Fi的室內定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Wi-Fi定位與衛星導航有幾個重要的區別。首先,GPS提供了全球一致的緯度、經度和海拔等位置信息。但是沒有任何一種系統支持室內位置跟蹤。其次,Wi-Fi定位相對屬于網絡端服務,而非客戶端功能。因為接入端(AP)可以部署到任何位置,在客戶端三角定位本身用處不大。畢竟,這里完全沒有任何計算參考基點。但是,網絡可以幫助定位客戶端。這會導致客戶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此還需要一些額外步驟才能確定客戶端的位置。
在操作上,Wi-Fi位置跟蹤服務又非常簡單。客戶端會發送一些偵測數據包,觀察哪些網絡是可用的。有多個AP可能出現在偵測客戶端范圍中。這些AP會確定這些偵測客戶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核心Wi-Fi網絡所附帶的系統與應用程序(如AeroScout、思科的Mobility Services Engine或Meru的E(z)RF Location Manager)會采集和處理這些信息,從而確定每一個客戶端相對于AP的位置。
AP部署與密度是實現Wi-Fi定位的關鍵
為了讓這個系統工作,一定要在網絡設計與實現過程中考慮這些特性。首先,AP部署和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AP作為多個檢測點。理想情況下,它們不應該直線部署,如沿著走廊部署。其次,AP必須沿著樓層結構部署,不僅要精確反映一些明顯的障礙物(如墻壁),也要反映那些可能影響RF性的機械及其他特性。這些映射是位置服務的基本元素。它們將作為網絡運營商的位置權威,就像全球定位中緯度與經度的作用一樣。
基于Wi-Fi網絡實現位置服務的業務有很多優勢。例如,醫院可以使用Wi-Fi位置服務執行各種任務,包括跟蹤昂貴的移動設備和監控敏感藥物的溫度與濕度。此外,一些醫療提供商會跟蹤他們在不同區域用于監控醫療的人力與時間(例如,護士在病房停留的時間)。有一個公司甚至使用位置服務來監控人們的洗手情況。
室內道路發現也有一些優點和挑戰 大型建筑物內的室內道路發現不僅可以方便訪客,也可以用在許多緊急時候。在機場中,跟蹤設備的數量和移動可以測量出該區域的人數及其移動速度——運輸安全監管部門必須通過這些信息來監控線路,然后在需要時增加人手。博物館及其他建筑物還會使用這些技術來提供自助導游服務。
設施規劃人員可能使用采集的(匿名)數據來監控建筑物或園區中不同區域及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人數變化。同時,零售商樂于知道有多少人在他們的建筑物中不同區域的停留時間。
但是,這種水平的數據采集會出現一些隱私問題,因此產生了另一種面向企業的位置服務——政策。
直接運營一個Wi-Fi網絡意味著要收集關于客戶端位置的信息,即使網絡沒有附加額外的位置服務。當它們運行位置服務和收集這些信息時,運營商需要建立數據保存和數據使用政策。按照它們的本來性質,位置服務會跟蹤所有Wi-Fi設備及在Wi-Fi頻帶中傳輸數據的設備(如藍牙);它不可能分隔人群,如區分員工與訪客。如果設計并不屬于所跟蹤的公司,或者沒有關系,那么需要有哪些通知需求呢?
基于位置的服務給網絡用戶及網絡運營商提供了豐富的特性。通過擴展Wi-Fi網絡的位置跟蹤來實現這些服務是這種服務成熟的一種自然進步。技術挑戰很容易克服,但是運營商不能讓技術前進的速度快于圍繞數據使用來建立政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