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打開電腦登陸互聯網便能夠與其他地方的人們建立聯系并獲取信息。這為人類歷史帶來了快速深刻的變革,而這種變革幾乎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企及的。
在萬維網推出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圍內有三十億人享受到了互聯網連接。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至七十億人。為此,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人們當前是如何使用互聯網的以及他們在未來希望做些什么,從而構建正確的基礎設施以確保在未來能夠提供人們希望使用的服務和技術。
為了找到一些答案,獨立研究機構Wakefield Research對數千人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聯網設備和網絡連接在他們的工作、學習、以及玩樂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從而總結出了《全球帶寬指數報告》。這項調查的受訪者分別來自非洲、亞洲、歐洲、以及南北美洲,調查所涉及的國家處于一系列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
網絡連接:天淵之別
其中一些調查結果似乎反映出了一些國家特有的文化和人口差異。比如,日本對面對面互動交流比較重視,而在受訪的九個國家中,使用互聯網完成銀行業務、實現職業發展、以及獲取教育材料的日本民眾比例是最低的。在南非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青少年占到了總人口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就利用技術進行社交的受訪者比例而言,這兩個國家在《全球帶寬指數報告》中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位。
在人們使用技術的方式方法以及人們認為技術對他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
變革性網絡連接
在新興市場國家中,人們幾乎一致認為,互聯網連接是進步的催化劑,其中97%的受訪者認為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完成任務的方式方法。
不過在發達國家中,只有78%的受訪者表示互聯網連接對他們的日常活動造成了影響。要知道,在發達國家中,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離開互聯網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工作、購物、與朋友保持聯系、或者是獲取新聞資訊。
換句話來說,在擁有最高生活標準以及最先進網絡的國家中,認為互聯網沒有對他們生活造成影響的受訪者比例是發展中國家持有相同觀點受訪者比例的七倍。
這一分歧幾乎貫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經濟機遇和繁榮。在新興市場中,40%的受訪者認為網絡連接提升了他們的賺錢能力,而在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僅為17%。與之類似的是,在新興市場中,60%的受訪者認為網絡連接改變了他們的社交生活,而在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僅為38%。
不過差異最大的領域要數教育。在新興市場國家中,五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網絡連接極大地改善了他們對教育機會和教育材料的獲取。在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僅為六分之一。
總的來看,這項調查表明,在新興市場中,人們通常將互聯網連接看作是實現個人提升的一個強大工具,不論是獲取更好的教育、實現職業提升、還是與他人建立聯系。不過在發達國家中,人們更多的是將網絡連接看作是一個提升個人便利性的工具,能夠讓他們更加容易地完成諸如購物、銀行業務、搜索當地信息等日常任務。
這一二元對立很可能對這項調查所揭露的一個有趣悖論做出了解釋。
滿意度之謎
相較于發達國家的人們而言,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更可能將網絡連接質量和可靠性看作是網絡連接方面的問題。比如,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在新興國家中,人們會有兩倍的幾率將網絡速度看作是網絡連接方面的問題并且有超過兩倍的幾率表示僅僅是找到網絡連接都是一個問題。
這一差異并不令人感到吃驚,畢竟,《全球帶寬指數報告》所涉及的發達國家正在快速推進更新的網絡技術,這些技術要比新興市場國家常見的網絡技術速度提升高達100倍。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至少最開始時令人感到吃驚的是——相較于擁有最先進網絡以及最高服務水平的發達國家中的消費者而言,發展中國家中的消費者更加滿意于他們的網絡連接。
不過考慮到網絡連接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這一看似相互矛盾的“悖論”也就講得通了。在一些國家中,網絡連接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教育機會和賺錢能力,這種變革的滿足感很容易就掩蓋了網絡連接質量方面的不足。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中,人們認為網絡連接應該更加實用,因此任何的網絡中斷都感覺是無法接受的。
那么,這對于負責提供這一網絡連接的人們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對于致力于向全球范圍內尚未獲得網絡連接的超過四十億人口(這些人大都居住在新興市場)提供互聯網連接的公司和政府來說,《全球帶寬指數報告》表明,新用戶很可能利用大部分的在線時間來獲取教育、工作技能培訓、社區建設等有可能改變他們命運的活動。不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用戶的在線時間會被更具功能性的活動所占用,不論是更加便捷地購物或完成銀行業務還是更加容易地獲取和享受娛樂內容,而網絡提供商要為此做好準備。
此外,網絡服務提供商還應該意識到,隨著網絡連接可靠性和網絡速度的不斷提升,隨著網絡連接的不斷普及,他們的客戶在服務質量方面將變得更加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