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網絡(SDN)有很多標準和組織,如OpenFlow、NFV和Open Daylight,后者由思科、IBM、微軟、Big Switch、英特爾、Juniper等發起, Linux基金會合作支持,但似乎沒有OpenFlow更為廣為關注。
這也難怪,因為SDN始作俑者是OpenFlow。SDN誕生于2006年美國GENI資助的斯坦福大學Clean Slate課題,以斯坦福大學教授Nick McKeown為首的研究團隊提出了Openflow概念,用來解決繁瑣的網絡設備配置工作,用軟件的方式,對網絡進行集中控制,此后,基于Openflow網絡可編程特性,催生了SDN概念的誕生。
與大學科研需要相比,以Google為代表的.COM企業同樣被網絡設備的問題困擾。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互聯網企業對效率以及成本的追逐近乎極致,現有網絡設備更新換代周期長,管理和控制不夠靈活,這都讓編程能力非常強的互聯網企業感覺到不便。
Facebook技術業務總監Najam Ahmad曾經指出:傳統網絡設備,就是一個黑盒子以及一些命令和協議接口,這就是你所購買的全部。更讓人沮喪的是你會發現,一些網絡設備只能由供應商撥號連接并通過秘密命令到ASIC(專用集成電路 )來解決問題,而這病沒有通過CLI(命令行接口界面)提供給用戶。
“我們不想這樣來管理網絡環境,我們希望直接寫硬件” Ahmad說。
為了直接寫硬件,Google采取的方法是找網絡OEM廠商直接定制設備。對于Google來說,既讓服務器可以定制,網絡設備定制自然不在話下。與服務器定制相比,網絡設備定制更加簡單。按照Openflow的思路,網絡設備主要是連接,有關交換、路由的控制由上層的軟件來完成,也就是說,Openflow的交換機純屬一種傻瓜式的交換機,對于OEM廠商來說,這樣的設備是小菜一碟。
Google也好,Faceboo可也好,規模化的優勢,可以讓他們的SDN夢想成為現實。與之相比,傳統的行業/企業用戶則沒有Google、Facebook和大學、科研機構灑脫,一來其技術實力和人才隊伍相對有限,二來往往會有一些歷史的包袱,常常要考慮舊有系統的兼容性,即使行業/企業希望推到重來,他們還是需要依賴第三方專業化的服務,為他們提供網絡服務的,主要是思科、Juniper等網絡廠商。
對于網絡廠商而言,“傻瓜式”Openfolw交換機無疑淡化了其地位和作用,沒有技術含量的“傻瓜式”交換機是賺不到錢的,網絡廠商怎么會甘心做這樣的傻事。對于網絡廠商而言,支持Opneflow是為了吃著碗里盯著鍋里,是為了多分一杯羹。這有點類似存儲虛擬化,都希望別人的陣列只是單純的磁盤,而自己作為管理控制的核心。
網絡廠商是不會輕易交出控制權的,另外也不是所有的用戶都像Google、Facebook、斯坦福大學一樣,自己具有軟件定義能力。所以,網絡廠商會順應SDN的趨勢,這也是Open Daylight應運而生的原因。
不同于Openflow,網絡廠商Open Daylight不是一種革命式的變革,而是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透過疊加網(Overlay)實現SDN的訴求。它不是推倒從來,因此更容易得到廣泛支持。目前思科、博科,以及VMware都推出了基于Overlay的SDN解決方案。
Overlay沒有Openflow理想和徹底,但如果理想脫離了現實,難免也會曲高和寡。與Openflow相比,Overlay更接地氣,也具有更好的繼承性。對于行業/企業用戶來說,也可以更好延續與合作廠商長期以來建立的合作關系。
Openflow雖好,但需要自己動手,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另外,Openflow很難兼容現有網絡基礎。與之相比,Overlay相對風險要小很多,在保持現狀同時,更加具有靈活性,可選擇的余地比較大。
對于SDN來說,服務器虛擬化是另一大動因。服務器虛擬化應用,導致網絡東西流量(數據中心服務器設備之間)大增,而傳統網絡設備應對這些東西流量效率不高,SDN也是為了很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預見,服務器虛擬化日益普及,其矛盾會更加突出,屆時對SDN的需求會更加普遍。從產品角度來看,網絡硬件設備受限于生命周期,將很難滿足業務靈活發展的需要,只有軟件定義才能夠滿足靈活性的需要,因此,SDN將會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