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虛擬化網絡虛擬化 → 正文

SDN是學術和產業都看好的領域

責任編輯:editor01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6-19 10:59:22 本文摘自:C咨詢

5月25日,以“敏捷已來•Weaving The Future”為主題的華為網絡大會,基于軟件定義的思想,華為對敏捷網絡的獨特價值帶到了數據中心網絡和分支網絡,發布了敏捷數據中心“云聯接”解決方案和敏捷分支解決方案。

此次新發布包括:

敏捷數據中心“云聯接”解決方案,第一次實現了ICT的云端融合管理。
敏捷分支解決方案,第一次將移動分支和物聯分支納入架構,第一次實現了零本地維護的融合ICT分支。
敏捷控制器是開放的敏捷網絡的核心,它構建了全網智能策略系統,將網絡從以設備和技術、連通為中心,變為以業務、用戶和體驗為中心。
實現了五大創新:

業務隨行,面向自然語言的策略編排,不需要接觸指令代碼。傳統網絡需要30天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敏捷網絡只需要30分鐘。
20多年來,雖然各種網絡檢測技術層出不窮,但是IP網絡質量仍不可控,iPCA第一次讓網質量可感知并且可視化。
有線無線深度融合,管理員不需要面向200多臺設備,只需要面向一臺虛擬化的設備SVF,就可以實現整個網絡的虛擬化管理。
全網安全協防,讓網絡從單點防護步入全網防護年代。
SDN&平滑演進,通過全可編程,讓任何新業務和新功能的定義都非常便捷。并且敏捷網絡具備平滑演進能力,能夠與現有網絡完美兼容,最大化保護用戶投資。
當天,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站研究院研究主任、博士生導師畢軍教授作為學術界的代表,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副總裁馬云作為產業界的代表,共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
SDN雖然不是華為最早提出的,但是華為應該是一個比較積極的踐行企業,你們覺得自己的領先優勢在什么地方?

馬云:華為公司的敏捷網絡側重的是客戶價值,就是所有能夠讓客戶快速響應,能夠提高企業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的技術,我們都把它歸納為敏捷網絡的范圍,SDN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

首先,SDN提供的價值,比如說可編程、集中控制、快速的響應和虛擬化,這些目前還有一些不足。以可編程為例,實際上,現有基于ASIC芯片的交換機做不到全可編程,因為,其包轉發層面的功能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固化,后期無法更改。而華為的第一大優勢在設備上,用ENP芯片替代了ASIC芯片,使設備實現了全可編程,具備了SDN的能力。

第二,我們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網絡的平滑演進,利用SDN的思想把該集中的功能集中上去,例如:策略控制、QOS、流量調度等,現有網絡上的基本功能還在,我們的設備被平滑插入到現有網絡里去,現有網絡不受影響,SDN只是在現有網絡上做了增強的功能。

第三,我們這個SDN不是華為一家做的,通過全開放的架構,我們目前已經真正形成了產業鏈。在數據中心和業界所有的云管理平臺都可以平滑無縫對接,我們不是組一個網,而是把我們的網絡作為資源插入他們的網絡系統。前一段我們還舉辦了一個全國教育部的編程大賽,我們希望利用教育界的力量,基于華為全開放的架構,實現更多的創新。SDN本身是一個開放的架構,所有人的思想都可以在網絡上跑,并不局限于某些廠家。

這是我們幾大優勢,我們用行動證明這一點,有很多廠家說SDN開放,但實際上就是一家,它沒有合作伙伴,這就是很大的問題。

SDN現在主要有兩個大的流派,ONF和OpenDaylight,華為屬于哪個?

馬云:流派的思想還是傳統的思維,定義一個標準,大家都按照這個模式往下走。OpenDaylight由思科主推,廠家因素很重;ONF是開放的,是由網絡用戶主推,但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你說將來誰會取勝呢?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標準在創新業務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了了,傳統的工業化年代的10多年推一個新標準,大家都按照標準做產品的年代已經不適應快速創新的要求。

ONF和OpenDaylight都不能稱之為標準,因為它并沒有真正獲得廣泛產業的支撐。OpenDaylight是思科推出的,但它自己都不用,現在還搞了一個ACI,ACI controller和OpenDaylight是兩個東西,完全不一樣。因此,未來如果有標準的話也是局部標準,而且標準在整個SDN客戶價值鏈中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以后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優勝劣汰,誰做的東西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從價值的角度打動客戶,誰就具備先天優勢,是這么一個趨勢,過渡標準化的年代已經過去。

華為的原則很簡單,我們會吸納所有對敏捷網絡價值有用的技術和標準,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所有能夠讓客戶快速響應,能夠提高企業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的技術,我們都把它歸納為敏捷網絡的范圍,目前的敏捷網絡具有非常廣泛的兼容性。

那還會和其他的標準兼容嗎?

馬云:華為的敏捷交換機支持OpenFlow,也兼容所有傳統的協議,我們以客戶為中心,保證會兼容所有客戶現網中的協議,在此基礎上為客戶提供新價值。敏捷交換機的包轉發層面是可編程的,所以對OpenFlow已發布和未發布的版本以及所有可能的協議,華為敏捷交換機都能完美的支持,這是其它交換機無法做到的,因為它涉及到很多轉發面硬件的改動。我們的原則是客戶價值。OpenFlow也好、OpenDaylight也好,就是一個是ONF定義的,一個是思科牽頭定義的,它在客戶價值上從外面看到的效果并沒有本質差異,只要符合客戶價值我們可以都支持,很簡單的邏輯。所以這個問題很簡單,華為我們以前就做過,我們兼容所有客戶現有網絡的東西,沒有任何問題。華為的ENP和全可編程讓敏捷網絡可以不受標準的約束。

華為公司的Controller平臺策略也是很明晰的,Controller的基礎架構只有一套,目前公司設計的架構已經把它開放化了,可以把第三方的代碼拿進來,不管叫做OpenDaylight,還是誰將來搞什么標準聯盟也好,我們的框架適應性已經足夠把這些技術都容納進來。互聯網運營商目前都是這個模式,用的東西全是開源的,它很快就可以把業界的成果吸納進來。

但華為面對的客戶大部分不可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有很強的技術實力,ICT技術并不是它的主業,也不是他們的強項。這些客戶需要一個廠商提供很簡單的方案,所以,華為在開源和客戶的易用性上,會做一個折中,這也是我們開發Controller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是把外面的代碼快速拿進來,同時又能讓客戶更加易用。

其實Controller對于很多企業用戶來說,甚至還沒有一個形象上的概念,對于用戶Controller是一個什么?

馬云:雖然我們在展廳里展示的是一臺服務器,但是Controller本質上是個軟件,可以運行在自己的服務器上。Controller長期的策略是跟著業界的發展來走,它并沒有增加企業的負擔,不需要新增加一個東西。

今天在Keynote上展示了Controller的界面,大家可以發現它完全是面向自然語言的,人不需要學技術就可以使用的,界面中只有三個東西:用戶、業務、他們之間的連接關系。中間實際上是業務和客戶產生關聯的一種描述,有這些東西以后,其他的東西技術全部屏蔽了。在Controller你看不到特別具體的技術,它對底層已經做了一個完全的屏蔽,甚至你可以不用IP協議。只要客戶網絡里面有一個協議,我就去適配它,我能適配所有的標準,因為它在外面高層看到的是用戶、業務和策略,它下面是什么技術和什么標準都不重要了,這就是敏捷網絡開放架構,不一定要和具體的什么標準綁定。

如果它本身管理的是一個混雜的網絡設備,還會不會支持SDN的功能?

馬云: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第一期已實現了與華為傳統設備的兼容,第二期會將主流廠商的設備全部兼容起來,但如果設備本身某些功能不支持,部分功能可能會受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敏捷功能都可以部署起來。例如:原來有一臺思科的設備,其硬件根本不支持某個功能,那相應的策略和功能就無法部署到這臺設備上。稍后我們會發布一個功能設備的限制表,如果功能達不到這個程度,有些應用就部署不了。但隨著把越來越多的傳統交換機替換成敏捷交換機,相應可部署的功能就逐步多起來。去年敏捷網絡發布前策略已經制定好了,從Controller的角度一定是兼容的。

舊的華為交換機,也能在controller上實現整個策略部署?

馬云:可以,在舊的華為交換機上策略部署沒有問題,但某些功能在舊交換機上是部署不起來的。比如一個接入五年或者十年前購買的交換機,不支持編程功能,質量感知功能就無法部署。對于老設備來說,敏捷網絡能把設備現有的潛力發揮到最大,但老設備在硬件層面都不支持的功能,確實無法部署。網絡設備都有更新換代周期,我們鼓勵客戶在一個周期內用敏捷設備,但現有的設備還是可以繼續利舊使用,并不是要全部扔掉,在生命周期內還可以繼續使用的。

我們CSDN的讀者大部分都是開發者,我想從開發者角度問一個問題,敏捷網絡對于企業的開發和運維人員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馬云:首先對運維人員,使網絡的運維變得是更簡單了,只要你懂什么是用戶,什么是業務,懂得用戶和業務間怎么使用,誰能使用哪個業務,不能使用哪個業務,懂這些就能部署網絡。但這并不意味著降低運維人員的能力要求,而是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能產生更大價值的地方。

比如說一百年前的天文科學家,那時候沒有計算機,天天用手工做天文計算,但是這個能力放到現在是沒有價值的能力。運維人員應該更加關注怎么在企業里搞好新的業務,怎么增強用戶的體驗,怎么做端到端的更好的網絡部署。而現在運維人員的主要精力都浪費在了記命令行和調通設備上。我們就要把他們從這里解放出來,讓他們關注更高層次的東西。

一般的企業沒有開發能力,但華為怎么定制呢?我們未來會提供兩個界面,今天大家在展廳敏捷園區的全可編程展臺有看到,一個是比較復雜的編程界面,華為提供全可編程環境及開放的API接口代碼。同時還有一個界面是POF協議無關轉發的界面,相對比較簡單,用戶只要懂協議就行,能夠實現用戶自定義任意的協議類型。比如:用戶為了防止網絡攻擊,想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協議,將IP協議從原來的32比特改變為64比特,利用POF就可以實現。并且POF界面不需要編程,它是模板化的編程界面,只需要協議字段,這個字段干什么用,把這個定義好了,新協議就產生了。

華為的技術會不會開源?

馬云:華為自己的東西很多是基于開源開發的,但華為不會把自己的代碼全部開源,因為現在還不具備條件,開源的東西要有商業模式的支撐。對于基于我們的平臺開發的APP,因為它有第三方權益的問題,需要征求別人的同意。它實際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制度和法律問題。

畢老師是學術界的代表,馬云是代表產業界的,兩位認為未來網絡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分別會朝著什么方向走?

畢軍:首先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方向一致不太容易,以前學術界很多好想法產業界不接受,產業界有時候覺得學術界這樣走下去會是死路。我覺得SDN是少數學術界和產業界都覺得挺有前途的一個領域,所以,現在不光是清華和華為,可能全世界的高校和產業界對SDN的互動都比較好。

馬云:產業和學術還是一個價值和技術的問題,傳統的研究機構更多關注技術,這是傳統的研究模式。而新的互聯網,要使一件事情成功,技術和商業創新兩個一定要并重。

在華為來講,由于有經營壓力,我們更多關注現有客戶的問題怎么解決,以后的網絡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也就是從價值角度推動SDN。比如說質量感知嚴格說并不在SDN里面,我們會加進去,讓客戶真正實現快速響應市場,改善體驗。所以,未來網絡這塊需要學術和產業的共同合作,比如畢教授他們的思想加上我們的落地,這兩個可以互動起來,對創新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今天上午的主題演講中無數次提到未來網絡和敏捷網絡,是不是可以理解敏捷網絡就是華為對未來網絡的設想?

馬云:它是支撐未來網絡,但它解決的問題是平臺層面的,真正拿它解決什么?我覺得它可塑性是很強的。

華為對未來網絡也有一個愿景和設想,在你們看來未來網絡是不是也應該有一些基本要素存在?

馬云:華為定義的未來網絡是從價值角度出發的,能夠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訴求,能夠快速的不受拘束的進行創新,讓連接變得更加便捷,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效率,都屬于未來網絡的范疇。互聯網時代來,預先搞一個技術框架就把未來定義好是不可取的。比如說Google在研究眼鏡、研究汽車,它的未來是什么?它沒有定義,只有一個目標:未來是收集人類的知識,改變人類的生活,這是從價值角度,所有與此相關的都納入這個范圍。華為的敏捷網絡也是這樣,所有能夠提升企業效率,讓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都在我們的范圍內。SDN是敏捷網絡的第一階段,因為SDN剛好符合客戶目前的價值。

我給大家描繪華為幾個近期的愿景,不能說是未來網絡。

第一,要解決人類自由溝通問題,讓人類的溝通和人類的連接無所不在,而且沒有物理空間的限制。比如,今天的HNC大會,我們這些人還要到現場,為什么不能用全虛擬化和數字化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沒有達到最主要的原因是體驗,大家遠程看的體驗和現場看的體驗不一樣,這里包含了終端技術和網絡連接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華為后面的目標之一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提高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企業靠什么去戰勝對手,快速響應需求。很難想象諾基亞在2007年時還是手機業的老大,諾基亞自身沒有任何問題,它的主流結構設計非常完美,從上到下非常完美,主要還是因為企業缺乏適應力及快速的響應能力。我們現在已經把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或者說敏捷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按照這個方向替企業實現這個價值,所有能夠提升企業快速響應能力,提高企業效率的技術,和SDN相關的我們都會納入到我們的范圍并推動這個領域的實踐,主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您如何看待錢伯斯提到的“2018年之前要把所有的競爭對手(包括華為也在那個名單中)全部干掉”?

馬云:互聯網將來肯定有大量的廠商會被滅掉,這是肯定的,剛才我已經把趨勢指出來了,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一定是弱肉強食,因為沒有標準,大家都不再按照標準生產東西了。比如說微軟的操作系統,它不存在競爭對手,為什么?你沒有辦法兼容,誰做得最好,誰就是第一,第二名就會被淘汰掉,是這樣一種優勝劣汰的模式。但是思科說的話,可能要倒過來。思科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下降,而華為企業網每年以30-40%的速度在增長。

參加本次網絡大會,筆者認為最應該歡心鼓舞的當屬企業的運維人員。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談用戶體驗,現在終于有企業開始改善運維人員的工作體驗了,他們可以不再去背復雜的指令,從業務的角度出發來規劃和管理網絡,就像是從匯編到面向對象語言的跨越。他們可以做一些更酷的事情,產生更多的價值。同時,筆者也驚嘆于華為超強的學習能力,這幾年,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思維,但是能夠快速學習互聯網企業的精神,并將其內化到產品中,作為一家大型的設備商,這真的很難得。

關鍵字:SDN

本文摘自:C咨詢

x SDN是學術和產業都看好的領域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虛擬化網絡虛擬化 → 正文

SDN是學術和產業都看好的領域

責任編輯:editor01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6-19 10:59:22 本文摘自:C咨詢

5月25日,以“敏捷已來•Weaving The Future”為主題的華為網絡大會,基于軟件定義的思想,華為對敏捷網絡的獨特價值帶到了數據中心網絡和分支網絡,發布了敏捷數據中心“云聯接”解決方案和敏捷分支解決方案。

此次新發布包括:

敏捷數據中心“云聯接”解決方案,第一次實現了ICT的云端融合管理。
敏捷分支解決方案,第一次將移動分支和物聯分支納入架構,第一次實現了零本地維護的融合ICT分支。
敏捷控制器是開放的敏捷網絡的核心,它構建了全網智能策略系統,將網絡從以設備和技術、連通為中心,變為以業務、用戶和體驗為中心。
實現了五大創新:

業務隨行,面向自然語言的策略編排,不需要接觸指令代碼。傳統網絡需要30天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敏捷網絡只需要30分鐘。
20多年來,雖然各種網絡檢測技術層出不窮,但是IP網絡質量仍不可控,iPCA第一次讓網質量可感知并且可視化。
有線無線深度融合,管理員不需要面向200多臺設備,只需要面向一臺虛擬化的設備SVF,就可以實現整個網絡的虛擬化管理。
全網安全協防,讓網絡從單點防護步入全網防護年代。
SDN&平滑演進,通過全可編程,讓任何新業務和新功能的定義都非常便捷。并且敏捷網絡具備平滑演進能力,能夠與現有網絡完美兼容,最大化保護用戶投資。
當天,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站研究院研究主任、博士生導師畢軍教授作為學術界的代表,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副總裁馬云作為產業界的代表,共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
SDN雖然不是華為最早提出的,但是華為應該是一個比較積極的踐行企業,你們覺得自己的領先優勢在什么地方?

馬云:華為公司的敏捷網絡側重的是客戶價值,就是所有能夠讓客戶快速響應,能夠提高企業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的技術,我們都把它歸納為敏捷網絡的范圍,SDN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

首先,SDN提供的價值,比如說可編程、集中控制、快速的響應和虛擬化,這些目前還有一些不足。以可編程為例,實際上,現有基于ASIC芯片的交換機做不到全可編程,因為,其包轉發層面的功能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固化,后期無法更改。而華為的第一大優勢在設備上,用ENP芯片替代了ASIC芯片,使設備實現了全可編程,具備了SDN的能力。

第二,我們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網絡的平滑演進,利用SDN的思想把該集中的功能集中上去,例如:策略控制、QOS、流量調度等,現有網絡上的基本功能還在,我們的設備被平滑插入到現有網絡里去,現有網絡不受影響,SDN只是在現有網絡上做了增強的功能。

第三,我們這個SDN不是華為一家做的,通過全開放的架構,我們目前已經真正形成了產業鏈。在數據中心和業界所有的云管理平臺都可以平滑無縫對接,我們不是組一個網,而是把我們的網絡作為資源插入他們的網絡系統。前一段我們還舉辦了一個全國教育部的編程大賽,我們希望利用教育界的力量,基于華為全開放的架構,實現更多的創新。SDN本身是一個開放的架構,所有人的思想都可以在網絡上跑,并不局限于某些廠家。

這是我們幾大優勢,我們用行動證明這一點,有很多廠家說SDN開放,但實際上就是一家,它沒有合作伙伴,這就是很大的問題。

SDN現在主要有兩個大的流派,ONF和OpenDaylight,華為屬于哪個?

馬云:流派的思想還是傳統的思維,定義一個標準,大家都按照這個模式往下走。OpenDaylight由思科主推,廠家因素很重;ONF是開放的,是由網絡用戶主推,但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你說將來誰會取勝呢?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標準在創新業務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了了,傳統的工業化年代的10多年推一個新標準,大家都按照標準做產品的年代已經不適應快速創新的要求。

ONF和OpenDaylight都不能稱之為標準,因為它并沒有真正獲得廣泛產業的支撐。OpenDaylight是思科推出的,但它自己都不用,現在還搞了一個ACI,ACI controller和OpenDaylight是兩個東西,完全不一樣。因此,未來如果有標準的話也是局部標準,而且標準在整個SDN客戶價值鏈中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以后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優勝劣汰,誰做的東西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從價值的角度打動客戶,誰就具備先天優勢,是這么一個趨勢,過渡標準化的年代已經過去。

華為的原則很簡單,我們會吸納所有對敏捷網絡價值有用的技術和標準,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所有能夠讓客戶快速響應,能夠提高企業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的技術,我們都把它歸納為敏捷網絡的范圍,目前的敏捷網絡具有非常廣泛的兼容性。

那還會和其他的標準兼容嗎?

馬云:華為的敏捷交換機支持OpenFlow,也兼容所有傳統的協議,我們以客戶為中心,保證會兼容所有客戶現網中的協議,在此基礎上為客戶提供新價值。敏捷交換機的包轉發層面是可編程的,所以對OpenFlow已發布和未發布的版本以及所有可能的協議,華為敏捷交換機都能完美的支持,這是其它交換機無法做到的,因為它涉及到很多轉發面硬件的改動。我們的原則是客戶價值。OpenFlow也好、OpenDaylight也好,就是一個是ONF定義的,一個是思科牽頭定義的,它在客戶價值上從外面看到的效果并沒有本質差異,只要符合客戶價值我們可以都支持,很簡單的邏輯。所以這個問題很簡單,華為我們以前就做過,我們兼容所有客戶現有網絡的東西,沒有任何問題。華為的ENP和全可編程讓敏捷網絡可以不受標準的約束。

華為公司的Controller平臺策略也是很明晰的,Controller的基礎架構只有一套,目前公司設計的架構已經把它開放化了,可以把第三方的代碼拿進來,不管叫做OpenDaylight,還是誰將來搞什么標準聯盟也好,我們的框架適應性已經足夠把這些技術都容納進來。互聯網運營商目前都是這個模式,用的東西全是開源的,它很快就可以把業界的成果吸納進來。

但華為面對的客戶大部分不可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有很強的技術實力,ICT技術并不是它的主業,也不是他們的強項。這些客戶需要一個廠商提供很簡單的方案,所以,華為在開源和客戶的易用性上,會做一個折中,這也是我們開發Controller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是把外面的代碼快速拿進來,同時又能讓客戶更加易用。

其實Controller對于很多企業用戶來說,甚至還沒有一個形象上的概念,對于用戶Controller是一個什么?

馬云:雖然我們在展廳里展示的是一臺服務器,但是Controller本質上是個軟件,可以運行在自己的服務器上。Controller長期的策略是跟著業界的發展來走,它并沒有增加企業的負擔,不需要新增加一個東西。

今天在Keynote上展示了Controller的界面,大家可以發現它完全是面向自然語言的,人不需要學技術就可以使用的,界面中只有三個東西:用戶、業務、他們之間的連接關系。中間實際上是業務和客戶產生關聯的一種描述,有這些東西以后,其他的東西技術全部屏蔽了。在Controller你看不到特別具體的技術,它對底層已經做了一個完全的屏蔽,甚至你可以不用IP協議。只要客戶網絡里面有一個協議,我就去適配它,我能適配所有的標準,因為它在外面高層看到的是用戶、業務和策略,它下面是什么技術和什么標準都不重要了,這就是敏捷網絡開放架構,不一定要和具體的什么標準綁定。

如果它本身管理的是一個混雜的網絡設備,還會不會支持SDN的功能?

馬云: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第一期已實現了與華為傳統設備的兼容,第二期會將主流廠商的設備全部兼容起來,但如果設備本身某些功能不支持,部分功能可能會受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敏捷功能都可以部署起來。例如:原來有一臺思科的設備,其硬件根本不支持某個功能,那相應的策略和功能就無法部署到這臺設備上。稍后我們會發布一個功能設備的限制表,如果功能達不到這個程度,有些應用就部署不了。但隨著把越來越多的傳統交換機替換成敏捷交換機,相應可部署的功能就逐步多起來。去年敏捷網絡發布前策略已經制定好了,從Controller的角度一定是兼容的。

舊的華為交換機,也能在controller上實現整個策略部署?

馬云:可以,在舊的華為交換機上策略部署沒有問題,但某些功能在舊交換機上是部署不起來的。比如一個接入五年或者十年前購買的交換機,不支持編程功能,質量感知功能就無法部署。對于老設備來說,敏捷網絡能把設備現有的潛力發揮到最大,但老設備在硬件層面都不支持的功能,確實無法部署。網絡設備都有更新換代周期,我們鼓勵客戶在一個周期內用敏捷設備,但現有的設備還是可以繼續利舊使用,并不是要全部扔掉,在生命周期內還可以繼續使用的。

我們CSDN的讀者大部分都是開發者,我想從開發者角度問一個問題,敏捷網絡對于企業的開發和運維人員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馬云:首先對運維人員,使網絡的運維變得是更簡單了,只要你懂什么是用戶,什么是業務,懂得用戶和業務間怎么使用,誰能使用哪個業務,不能使用哪個業務,懂這些就能部署網絡。但這并不意味著降低運維人員的能力要求,而是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能產生更大價值的地方。

比如說一百年前的天文科學家,那時候沒有計算機,天天用手工做天文計算,但是這個能力放到現在是沒有價值的能力。運維人員應該更加關注怎么在企業里搞好新的業務,怎么增強用戶的體驗,怎么做端到端的更好的網絡部署。而現在運維人員的主要精力都浪費在了記命令行和調通設備上。我們就要把他們從這里解放出來,讓他們關注更高層次的東西。

一般的企業沒有開發能力,但華為怎么定制呢?我們未來會提供兩個界面,今天大家在展廳敏捷園區的全可編程展臺有看到,一個是比較復雜的編程界面,華為提供全可編程環境及開放的API接口代碼。同時還有一個界面是POF協議無關轉發的界面,相對比較簡單,用戶只要懂協議就行,能夠實現用戶自定義任意的協議類型。比如:用戶為了防止網絡攻擊,想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協議,將IP協議從原來的32比特改變為64比特,利用POF就可以實現。并且POF界面不需要編程,它是模板化的編程界面,只需要協議字段,這個字段干什么用,把這個定義好了,新協議就產生了。

華為的技術會不會開源?

馬云:華為自己的東西很多是基于開源開發的,但華為不會把自己的代碼全部開源,因為現在還不具備條件,開源的東西要有商業模式的支撐。對于基于我們的平臺開發的APP,因為它有第三方權益的問題,需要征求別人的同意。它實際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制度和法律問題。

畢老師是學術界的代表,馬云是代表產業界的,兩位認為未來網絡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分別會朝著什么方向走?

畢軍:首先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方向一致不太容易,以前學術界很多好想法產業界不接受,產業界有時候覺得學術界這樣走下去會是死路。我覺得SDN是少數學術界和產業界都覺得挺有前途的一個領域,所以,現在不光是清華和華為,可能全世界的高校和產業界對SDN的互動都比較好。

馬云:產業和學術還是一個價值和技術的問題,傳統的研究機構更多關注技術,這是傳統的研究模式。而新的互聯網,要使一件事情成功,技術和商業創新兩個一定要并重。

在華為來講,由于有經營壓力,我們更多關注現有客戶的問題怎么解決,以后的網絡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也就是從價值角度推動SDN。比如說質量感知嚴格說并不在SDN里面,我們會加進去,讓客戶真正實現快速響應市場,改善體驗。所以,未來網絡這塊需要學術和產業的共同合作,比如畢教授他們的思想加上我們的落地,這兩個可以互動起來,對創新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今天上午的主題演講中無數次提到未來網絡和敏捷網絡,是不是可以理解敏捷網絡就是華為對未來網絡的設想?

馬云:它是支撐未來網絡,但它解決的問題是平臺層面的,真正拿它解決什么?我覺得它可塑性是很強的。

華為對未來網絡也有一個愿景和設想,在你們看來未來網絡是不是也應該有一些基本要素存在?

馬云:華為定義的未來網絡是從價值角度出發的,能夠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訴求,能夠快速的不受拘束的進行創新,讓連接變得更加便捷,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效率,都屬于未來網絡的范疇。互聯網時代來,預先搞一個技術框架就把未來定義好是不可取的。比如說Google在研究眼鏡、研究汽車,它的未來是什么?它沒有定義,只有一個目標:未來是收集人類的知識,改變人類的生活,這是從價值角度,所有與此相關的都納入這個范圍。華為的敏捷網絡也是這樣,所有能夠提升企業效率,讓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都在我們的范圍內。SDN是敏捷網絡的第一階段,因為SDN剛好符合客戶目前的價值。

我給大家描繪華為幾個近期的愿景,不能說是未來網絡。

第一,要解決人類自由溝通問題,讓人類的溝通和人類的連接無所不在,而且沒有物理空間的限制。比如,今天的HNC大會,我們這些人還要到現場,為什么不能用全虛擬化和數字化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沒有達到最主要的原因是體驗,大家遠程看的體驗和現場看的體驗不一樣,這里包含了終端技術和網絡連接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華為后面的目標之一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提高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企業靠什么去戰勝對手,快速響應需求。很難想象諾基亞在2007年時還是手機業的老大,諾基亞自身沒有任何問題,它的主流結構設計非常完美,從上到下非常完美,主要還是因為企業缺乏適應力及快速的響應能力。我們現在已經把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或者說敏捷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按照這個方向替企業實現這個價值,所有能夠提升企業快速響應能力,提高企業效率的技術,和SDN相關的我們都會納入到我們的范圍并推動這個領域的實踐,主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您如何看待錢伯斯提到的“2018年之前要把所有的競爭對手(包括華為也在那個名單中)全部干掉”?

馬云:互聯網將來肯定有大量的廠商會被滅掉,這是肯定的,剛才我已經把趨勢指出來了,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一定是弱肉強食,因為沒有標準,大家都不再按照標準生產東西了。比如說微軟的操作系統,它不存在競爭對手,為什么?你沒有辦法兼容,誰做得最好,誰就是第一,第二名就會被淘汰掉,是這樣一種優勝劣汰的模式。但是思科說的話,可能要倒過來。思科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下降,而華為企業網每年以30-40%的速度在增長。

參加本次網絡大會,筆者認為最應該歡心鼓舞的當屬企業的運維人員。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談用戶體驗,現在終于有企業開始改善運維人員的工作體驗了,他們可以不再去背復雜的指令,從業務的角度出發來規劃和管理網絡,就像是從匯編到面向對象語言的跨越。他們可以做一些更酷的事情,產生更多的價值。同時,筆者也驚嘆于華為超強的學習能力,這幾年,大家都在談互聯網思維,但是能夠快速學習互聯網企業的精神,并將其內化到產品中,作為一家大型的設備商,這真的很難得。

關鍵字:SDN

本文摘自:C咨詢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扎兰屯市| 孝感市| 东丰县| 江永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吉木乃县| 南昌市| 马山县| 河源市| 怀化市| 宁阳县| 寿光市| 南宁市| 宝鸡市| 鄂托克前旗| 龙门县| 嵩明县| 信宜市| 米脂县| 平湖市| 夏邑县| 凉城县| 安平县| 襄垣县| 梁河县| 德安县| 滁州市| 信丰县| 太仆寺旗| 桐柏县| 西峡县| 南和县| 茌平县| 维西| 吴川市| 樟树市| 曲周县| 九江市| 军事|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