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全球互聯網通信云大會(WICC)在上海圓滿落幕。作為大會主辦方的融云,面對場內外數萬開發者,首次對其自建的全球通信網(SD-CAN)的架構進行解密,分享了架構設計背后的故事和演進歷程。
在連續多年穩居國內即時通訊領域市場占有率第一之時,融云已然將目光放在了更廣闊的全球市場之上。自2016年起,融云跟隨中國出海企業進行海外布局,為他們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球通信云服務能力。時至今日,在全球化布局上,融云擁有3個數據中心,3000多個動態加速節點,并自研最優鏈路調度算法,可以有效解決跨國、跨運營商、大規模用戶訪問導致的響應慢、丟包高、服務不穩定等諸多痛點。
融云首席架構師李淼演講
突破代碼所無法解決的難題,跨過技術調研與選型瓶頸
融云首席架構師李淼認為:“代碼可以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代碼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是最難的問題”。在李淼眼中,什么是代碼解決不了的難題?那就是搭建全球互聯的通信云底層基礎架構。
早期,融云通過提供SDK,讓開發者更易集成融云的通信云能力到自己的App應用中,這是融云將通信云技術普惠給廣大開發者的初衷。融云憑借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通信云技術能力,服務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并且隨著中國出海企業逐漸布局到了海外市場,為了進一步助力中國企業出海,融云自建全球通信網絡的想法應運而生。
融云講了一個真實案例,曾經有落地韓國的旅游App客戶向融云反映,自己的用戶在韓國、泰國等地常常因連接不暢,導致體驗不佳。后來融云在韓國、泰國部署了加速節點,對當地的鏈路進行加速,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由于終端客戶分布的隨機性很大,當用戶漫游到除韓國、泰國以外的海外地區,甚至到北歐等地時,仍然面臨連接問題。
解決客戶的問題就是融云研發團隊的使命,融云全球通信網的構建已經變得刻不容緩。可以說,是客戶的海外布局需求讓融云打開了建設全球通信網絡的大門。
融云全球通信加速網絡演變歷程
融云對全球通信網絡的平臺能力定義是:用戶能夠就近接入、覆蓋區域廣泛、通信質量穩定、支持動態路徑切換。2016年,融云全球通信加速網絡v1版本正式上線運行,基本滿足了出海客戶對于全球通信的需求,并顯示出性能優越、資源消耗低、結構簡單、運維方便等優勢。同時,融云持續在尋找對應區域的服務商上,加大技術和人力的成本投入,進行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整合。通過對兩年的運營數據比對:在沒有加速網絡的情況下,融云對海外用戶整體的連通率大概只有78%左右,通過加速網絡,融云在全球的用戶整體連通率可以達到99.5%以上,全球互聯互通的成效初顯。
但是,v1版本的全球通信網絡同時也面臨著多中心重復建設、鏈路選擇不智能、功能相對單一等問題。因此,2018年融云決定放棄v1版本中的架構設計,重新搭建通信云全球互聯的底層基礎架構,進行v2版本迭代。
由于融云全球通信加速網絡v2版本采用自研的邊緣節點,承載了更多的業務數據的處理能力,顯示出四大優勢:第一,支持多中心接入。在設計時增加了新的路由節點,在整個網絡里,可通過邊緣節點向路由節點匯聚數據流量,數據可向任意一個數據中心導入;第二,多協議支持。自研的邊緣節點,使v2版本不僅能支持 HTTP、HTTPS,還能支持 WebSocket、WebSocketS 以及實時音視頻 RTC 的信令等更多協議;第三,管控方便。v2版本可以精確地控制每個客戶的流量轉向和流量調度;第四,靈活調度。相比于v1版本只能通過下發配置的方式進行調度,在v2版本可通過管控節點的方式對流量周轉進行控制。
優化之路境無止境
5G正式商用后,融云SD-CAN 全球通信網絡除了承載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還將更多地承載人與物、物與物的通信。針對互聯網通信請求高并發、小數據包的傳輸特點,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的網絡加速服務,這是融云未來所要面臨的挑戰。
面對挑戰,融云希望全球通信網絡在邊緣計算和去中心化的實時數據交換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在邊緣計算方面,由于融云目前很多協議、邏輯、控制都是通過類似模塊的方式寫成,如果要更新這些,需要重新部署服務來解決。盡管現在可以做到使用戶無感、無損地更新迭代,但要降低運營成本,融云要在邊緣節點上增加類似FaaS(Function as a Service)的能力,并通過一些動態語言在邊緣結點上實現腳本化的運維操作,通過管控節點下發這些計算能力。
其次,在去中心化的實時數據交換方面。雖然RTC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實時交換,但是現在的交換數據一般都是音視頻,融云后續會建立雙端TCP連接,通過去中心化的網絡,實現兩個用戶之間的文件傳遞和數據交互。
結語
融云歷經三年的潛心研發,最終構建起安全、可靠的全球互聯網通信云網絡。在全球通信網絡的架構演進之路上,融云始終如一,抱定為客戶帶來至佳體驗的宗旨,在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懈探索。隨著5G通信和物聯網技術的全面覆蓋,融云勢必將通過SD-CAN全球通信網絡為出海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為強勁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