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夜靜更闌,朋友圈中一則軟件工程師的招聘信息“打破”了寧靜:微軟人工智能(小冰)和必應搜索(大冰)整合開始。
消息看似突然,實則必然。實際上,具備大量數據的搜索引擎和AI產品的“聯姻”是微軟發展的趨勢,也是必經之路,更是兩產品的自然落地場景。
從蘋果Siri,到GoogleNow,再到微軟Cortana,用自然語言提問并獲取信息的方式已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不久將會徹底改變搜索體驗。微軟正試圖用大數據催生人工智能,再用人工智能反哺搜索引擎。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國內的搜索引擎市場是否會掀起波瀾?微軟必應是否會憑借19年的技術經驗“彎道超車”呢?
李笛發朋友圈公開招聘
耐人尋味
招聘啟事字斟句酌
招聘的發布者來自微軟小冰項目全球負責人李笛。短短幾十字中,3個詞句頗有深意:終于可以;AI泡沫很大;實現最大增值。
一位在微軟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新浪科技,微軟的“步調”與國內眾多企業不同,有些企業的產品只是有了雛形或模式,即開始做前期宣傳,而微軟則是在宣傳后希望產品馬上落地。此次李笛的發布,本意并非宣傳,而是想憑借其在科技圈的人脈和影響力,招聘更多的程序員加入其中,“如果真是想炒作,為何不開發布會呢?”
上述人士透露,李笛作為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小冰項目和必應中國的相關業務均由其負責,但因公司組織框架和產品發展原因,此前產品并未結合,此次宣布“合體”,經過了多次探討,目前團隊的指向也很明確,“框架都擺好了,就是等人才進來”。
實際上,產品結合只是其中一方面,科研與工程的整合同樣是重頭。據了解,微軟已于去年年底,將與AI相關的產品部必應、Cortana等的團隊和研究部門整合,這個大團隊的人數達到了5000多人,由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直接領導。
而對于“AI泡沫很大”的說法了,李笛本人有著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目前大量的創業公司或初創公司,紛紛稱自己在做人工智能,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泡沫,目前大部分對話式AI產品都處在泡沫階段,沒有用量和數據是最大的問題。
目前,泡沫的說法已被業界普遍認可,資本的青睞加速了AI產業發展,也加速了泡沫的生成。有風投數據顯示,在2011-2015年,全球有超過65%的融資發生在天使輪或A輪,而D輪及以后的融資僅有20家。截止2016年下半年,中國AI創業公司達到了235家,但只有28%的公司獲得投資,投資金額共計約30億人民幣。
易觀智庫公布搜索引擎數據
尷尬地位
國內常年水土不服
李笛在接受采訪時曾坦言,微軟自整個PC時代都處于領先地位,且無人能撼動,但在搜索引擎和互聯網時代,微軟未能作出及時反應,被谷歌和百度反超。
一直以來,全球搜索市場中,谷歌憑借“壓倒式”優勢穩居首位。根據2016年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數據統計,谷歌的份額為63.4%,而必應憑借21.9%位居次席。
實際上,這一數據相比2015年有了很大提升。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集中在微軟旗下的Cortana語音助手以及Windows 10操作系統對于必應的推廣。目前必應是Cortana的默認搜索工具,而且在Windows 10操作系統中,只有Edge瀏覽器可以深度集成Cortana。隨著Windows 10桌面版裝機量已經超過4億,以及Cortana的智能程度仍在繼續提升,預計必應搜索引擎的增長將持續增加。
但反觀國內搜索市場,格局卻發生了根本性逆轉,必應的表現多年來極度平庸。
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搜索引擎運營商收入的市場份額中,百度、谷歌中國和搜狗的占比達到了94.97%,而必應和其他搜索引擎只占了5.03%。同年第四季度亦是如此,前三家依舊占了94.77%。
同題搜索,百度準確度表現優于必應
業內人士認為,必應在中國表現不佳的原因大體有兩點。首先是體驗不佳,搜索結果往往不能迎合國人“口味“,其次是國人先入為主的意識。在知乎上,多數網友也在”吐槽“必應的搜索體驗。新浪科技記者在必應和百度上分別搜索“姚明的妻子多少歲”,百度顯示:葉莉年齡35歲;而必應僅顯示出了姓名:葉莉。
此前有機構將機器與人類進行題庫測試,顯示出搜索引擎智商
等待時機
產品整合試圖反超
雖然必要在中國搜索領域市場表現不佳,但小冰在國內可謂“人見人愛”。
作為全球科技巨頭,微軟此前內部孵化過不少成功的產品,但小冰有著特殊意義,因為它是自1992年微軟設立北京辦事處以來,完全孵化并發展于中國的產品,令微軟中的華人甚是自豪。微軟小冰團隊人員告訴新浪科技,目前小冰遵循的評價標準系指標CPS(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AI與人一次對話的輪數。從測試結果分析,小冰的CPS是23,即和人有46次對話,但據他們了解,行業內的平均數值僅為兩三次。目前小冰已經進行了200億次對話,后臺數據中有條記錄尚未被打破:一個人機對話長達9小時53分鐘,雙方交流了1229次。
然而,小冰的優異成績能否助力到必應搜索上?
微軟小冰團隊人員表示,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升級,以及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搜索引擎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檢索工具,而是擁有了一定智商。起初,小冰在冷啟動階段的數據,全是通過必應搜索導入的,可以被認為是由搜索引擎大數據催生人工智能。在冷啟動環節結束后,即開始依賴小冰與用戶間的溝通,團隊定期會從必應中輸入一些新數據給小冰,加以強化訓練,再與必應整合,即是人工智能反哺搜索體系的過程。
但這并非微軟一家的做法。實際上,用自然語言對話去改善傳統的搜索引擎模式,已經是搜索行業的普遍趨勢。在此之前,谷歌、百度等均采取了類似的做法。眾人熟知的百度大腦,即是以天量級大數據和巨額應收,搭建的人工智能架構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微軟宣稱要將小冰實現與人進行情感連接,而與必應“合體”是否屬戰略改變?對此,微軟團隊解釋稱,目前小冰已是第四代產品,已開始向理性產品上靠攏,“現在到了這個時間點,必應要持續做好,小冰的產品線也要逐漸成熟起來”。
前景不明
業內分析難改格局
對于必應小冰“合體”,兩個問題會引發關注:能否改變國內搜索引擎市場的格局;搜索框是否會被自然語音交互取代。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的結合,為谷歌、必應和百度找到了新的突破點。此前這些企業是互聯網公司,但積累的天量級數據后為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環境和新機遇,互聯網公司或“變身”為一個不可估量的高科技公司。但是,這些并非微軟一家在做,百度和搜狗等公司均在做類似的事情,微軟要想通過小冰200億次對話的優勢改變市場格局,目前看有較大難度。另有人認為,兩者的結合實際上為內部結構調整,屬于戰略部署,并非想改變市場。
對此,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市場與公關高級經理任昊表示,團隊不想把任何現有的市場作為標的,目前微軟還需將技術不斷提升,相信整合后可達到1+1>2的效果。對于整合后的產品形態,團隊已有相關規劃,目前正在按照規劃做開發,屆時也會推出試用版。本月底,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將來京,屆時團隊會對整件事情做進一步梳理。此外,小冰也將封閉開發四到五個月,今年8月份將有重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