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發布會上,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愛力致辭并正式發布白皮書,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經理何志強介紹了白皮書的主要內容。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聞庫司長應邀參會并做精彩發言,充分肯定中國電信在5G國際標準制定、技術研究試驗和產業推動方面的重要作用,高度評價白皮書對產業生態發展的引領和指導價值。
劉愛力表示,中國電信作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堅定不移地落實網絡強國和5G國家戰略,從技術創新和產業合作兩個方面全力推動5G發展。
在技術創新方面,基于自主研發和合作創新,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電信共主導5G國際標準項目及任務31項,提交國際文稿457篇;申請技術專利190項,其中143項獲得專利保護。中國電信承擔了5G方面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9項,其中牽頭7項。
在產業合作方面,2017年8月,中國電信聯合產業界召開了“雄安國家骨干網暨5G創新示范網”啟動會,發起了5G產業合作倡議;隨后,中國電信首批啟動了雄安等六城市的5G創新示范網建設,并于2017年12月開通全部5G試點基站;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中國電信在北京等十二個城市開展 5G規模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電信5G創新示范網的內涵。
實際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已提出了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重大部署要求。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啟動5G商用”的要求,5G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白皮書》指出,5G的愿景與需求,主要是為了應對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涌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同時與行業深度融合,滿足垂直行業終端互聯的多樣化需求,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構建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基石。
在這之前,ITU(國際電信聯盟)為5G定義了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大連接)、URLLC (低時延高可靠)三大應用場景。實際上不同行業往往在多個關鍵指標上存在差異化要求,因而5G系統還需支持可靠性、時延、吞吐量、定位、計費、安全和可用性的定制組合。
《白皮書》提到,5G依然面臨很多挑戰,具體表現在無線設備器件、多接入融合、網絡架構靈活性、靈活高效承載技術以及終端技術等方面存在不足。以終端方面的挑戰為例,5G終端現在被各大手機廠商視為重點發力的領域,但目前終端依然受制于各類器件的限制。
與4G終端相比,面對多樣化場景的需求,5G 終端將沿著形態多樣化與技術性能差異化方向發展。5G 初期的終端產品形態以eMBB場景下手機為主,其余場景(如URLLC和mMTC)的終端規劃將隨著標準與產業的成熟而逐步明朗。另外,5G的多頻段大帶寬接入以及高性能指標對終端實現提出了天線、射頻等方面的新挑戰
運營商在5G網絡構建方面優勢明顯,中國電信技術部總經理何志強闡述了中國電信首創的5G“三朵云”目標網絡架構,該架構基于SDN/NFV,依場景靈活部署。
為了更明確地引導產業鏈和推動5G發展,白皮書還提出了4G/5G協同和固移融合的5G無線網、核心網、承載網的近期和中遠期發展策略。整體技術演進策略切合中國電信網絡實際,可避免頻繁的網絡改造,降低組網復雜度,減少網絡投資,同時確保用戶的良好體驗和個性化服務。白皮書的發布使得業界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中國電信未來的5G網絡發展策略,對于打造合作、創新的5G產業生態圈將發揮積極的引領和示范效應。
中國電信期望5G網絡能夠成為服務各行各業的統一信息基礎設施平臺,為“數字中國”注智,為“網絡強國”筑力,加快“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落地生根,共筑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