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帶反攻?有人也許會認為是天方夜譚,磁帶能保持現有市場就不錯了,何談反攻?確實,現在虛擬磁帶庫和其他基于磁盤的備份產品因為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而迅速得到市場、用戶的認可,并廣泛普及。尤其是重復數據刪除技術在備份方面的應用使得磁盤備份的實用性得以進一步提升。但這就意味著磁帶的消亡嗎?
在低端市場,現在磁帶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都被磁盤所侵蝕,但這也僅限于低端市場。據IDC公布的市場研究顯示,總體而言,磁帶的銷售量有所下滑,但是下滑部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100個磁帶盒以內的磁帶自動化產品的市場的降幅最大。但在亞太市場則顯得跟全球總體市場有些格格不入,IDC在2011年對亞太地區磁帶銷售的調研報告顯示,自動化磁帶庫產品的銷量將比去年增長15%,磁帶驅動器產品的銷量將比去年減少19%。
不僅IDC的研究如此,在2011年昆騰所發布的財報也同樣顯示,在2010年,中國市場的磁帶銷售情況成逐步上升趨勢,并預計在2011年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在2012年的時候,昆騰就開始全面向大數據轉型,而推出以StorNext為核心的大數據解決方案,但在這其中,我們仍看到部分磁帶的內容。畢竟作為廉價的存儲介質,在一些保守海量數據困擾的行業,磁帶還是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說到磁帶本身的安全性方面,擁護磁盤的廠商總是“攻擊”說,存放在磁帶上的數據不夠安全,無法進行檢測。而同樣可以反過來說,由于磁頭損壞造成數據丟失的可能也不是不存在。當然在此并不是要述說究竟孰好孰壞,只是說明一個事實,每一個物體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盡管磁盤在速度、效率等方面超過了磁帶,但磁帶在成本、能耗等方面的優勢也是磁盤至今無法撼動的。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隨著磁盤等新的備份介質的出現,磁帶扮演的角色將發生轉變。IDC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磁帶可以在分層架構中扮演歸檔方面的角色。IDC認為,雖然低端市場在萎縮,但是中高端市場要么持平,要么略有增長。磁帶市場仍然是一個規模高達36億美元的市場。特別是在長期備份保留和歸檔領域,磁帶看起來仍然守住了自己的地盤,尤其是在大型企業客戶中。
而在一些特殊行業,例如基因工程,類似于美國NASA或者美國超算中心這樣的海量數據組織,其數據通常會達到幾百個PB,而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磁盤來存儲近線數據的話,不光是成本,其每年的電費估計就夠他們“喝一壺”。
事實如此,據磁帶庫廠商Spectra Logic透露,全球10大超級計算中心中的7個中心都采用了Spectra Logic公司的磁帶庫產品。例如Spectra的磁帶庫已經被美國的Blue Waters超級計算機項目用于存儲多達380PB的近線數據?僅僅在Blue Waters開始運作的第一年,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就已經購買了4個17幀Spectra T-Finity庫。
因此,磁帶產品銷量的下滑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小規模和快速數據恢復類的應用市場。但是在高端和歸檔市場上,它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地位。照這樣看來,磁帶還不太可能在近期內消亡。
而在當前這個云計算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磁帶是否能夠有所作為呢?
對于私有云而言,由于法規要求一些企業數據需要保存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那么利用磁帶來進行歸檔無疑是最佳選擇。在這方面,磁帶的地位也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在公共云領域呢?
在這說一個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國內的公共云服務供應商盛大云前幾天發布了一則公告,具體如下圖所示:
是的,你沒有看錯,如果不購買額外的備份服務的話,一旦出現問題造成的數據丟失是沒有責任的。此事一出,在微博上引起業內諸多人士的討論,有知情者指出,之所有出現這種情況,是處于成本考慮,帶寬加上基礎設施維護費用,目前的公共云服務器提供還處于“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局面。并且,諸多用戶對于云計算這一新興服務模式還處于觀望狀態。
隨著云計算的不斷發展,上述這一情況肯定會得以改善。但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為了改變,需要對數據進行備份,那么在成本與服務之間如何抉擇?另一方面,云存儲作為云計算的一大服務內容,出于數據安全考慮,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云服務初期,云存儲大多以云備份和云歸檔為主。那么面對這種服務,公共云服務供應商該如何選擇存儲介質?
如果你是公共云服務供應商,你會選擇什么?磁盤?還是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