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程和工作流的發(fā)展由于ITIL的存在而變得簡單。關于存儲管理員,我一直有一個可怕的解讀:類似電視連續(xù)劇Seinfeld中無休止的郵件搬運工Newman,曾經無休止的埋怨工作的壓力,哭著說,“郵件!一直源源不斷的涌過來”!
可以說圍繞IT基礎設施、存儲的所有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所有這些領域的基礎設施都面臨著類似提高安全性、最大化滿足服務需求、控制成本以及維持高增長率,缺乏有效手段將存儲數據和近無限保留數據分類的問題。實際上,儲存組織已經淹沒在數據海洋中了-但它還只是個開始!
如果要浮出水面,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存儲團隊尋求新的避免數據沖擊技術,而這些技術的前提是先進,目前,他們的力度又不夠!
越來越多的IT組織開始開展主動進程轉化,通過采用類似ITIL(IT基礎構架庫)這樣的最優(yōu)實踐構架,傳統(tǒng)上結合服務管理功能,如幫助臺和資產登記冊 (如配置管理數據庫,或CMDB的)。第3版ITIL已演變成一項全面的IT服務周期框架,其中包括策略、設計、轉換、運作和不斷改善。
基于ITIL的方式如何助力存儲管理?首先,它可以提供清晰可設置的存儲組織公開服務目錄。它也建立了數據質量和服務提供成本,這有助于建立未來發(fā)展目標以及基準指標改善的商業(yè)案例。它還強制服務器按照規(guī)則運行確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
描繪ITIL的存儲管理概念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傳統(tǒng)ITIL技術集中于服務器、網絡與安全,幾乎沒有涉及存儲。不過,是可以改變這方面的信息使其對存儲管理領域進行評估---容量,吞吐, SAN構架管理中的實際運行以及數據恢復---并找出進程提高的關鍵領域。在那里,人們可以建立轉換計劃。
這聽起來可能比較困難,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進程和工作流發(fā)展是IT管理的“沉重負擔”,但是通過ITIL等技術它已經得到了部分的改善。更為困難的是考慮到未來存儲量的井噴以及相關的管理成本,如果“常規(guī)業(yè)務”沒有改變的話。除非是想在未來數年中消失殆盡,哪么現在就該著手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