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存儲技術是利用人工合成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作為存儲介質,具有高效、存儲量大、存儲時間長等優點。據外媒報道,近日來自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經在DNA存儲技術方面創造新紀錄,目前已利用這項技術完成了約200MB數據的保存,其中包括古登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數據庫中的100部經典文學作品。研究人員表示,首先他們需要把數據中諸多由“0”和“1”組成的長串轉換為DNA序列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隨后他們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術輕松地識別他們需要查找的DNA序列“地址編碼”。之后研究人員再利用DNA測序技術,“讀取”數據,并通過利用“地址”對數據進行整理,將數據恢復成原來的視頻、圖像或文檔。將把DNA用于數據存儲,保存時間可以長達數百或數千年。
人類“數字宇宙”的數據總量有望在2020年達到44萬億GB,屆時將超出我們的存儲能力。為了彌補存儲空間的不足。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嘗試將數據信息儲存在DNA內。研究人員表示,1立方毫米即可存儲125000 GB的數據,而一個鞋盒大小的DNA存儲設備足以容納700EB數據。
2012年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切齊(George Church)利用DNA儲存技術完成了約700KB數據的保存, 隨后將700億本書編碼進DN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