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互聯網+轉型的時代,仍然選擇傳統的NAS,這是不是冥頑不化、不思進取。如今很多用戶就面臨著新舊兩種架構的選擇。
兩種架構之爭
新的架構,互聯網企業采用的分布式架構,采購成本低,敏捷、快速和高效。但新的架構需要很強的技術保障能力。
舊的架構,成熟、穩定、可靠。但采購成本比較高,但人員成本相對比較低,很多的開發、運維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
新的系統適合技術發燒友,總能挖掘一些意想不到新技術,但新也意味著風險,多大的碗都是馬失前蹄的時候,這就需要企業承受創新帶來的風險。
舊的系統更加適合傳統商業用戶。對于很多用戶來說,新與舊,這是一對矛盾和問題。傳統企業也需要創新,但最好掌握好節奏,調整好企業的步伐。
核心是數據完整和管理
透過現象看本質。互聯網+轉型,不是一個新和舊的選擇題。本質其實是如何應對數據保障的問題,從技術上,就是海量數據的存儲、保護和使用。相比于互聯網企業,其實傳統產業同樣擁有海量數據,差距在于數據的使用和創新。
所謂大數據應用,是不是只有Hadoop一種架構,大家一窩蜂的搞Hadoop,其實也不是這樣的。也不是只有Hadoop一種分析的方法。在數據存儲上,也可以使用NAS。
關于NAS,EMC Isilon大中華區資深技術顧問康錦榮指出:高端NAS、中低端NAS的劃分并不科學,應該是傳統NAS和橫向擴展的NAS,前者以EMC VNX為代表,后者以Isilon為代表。
“實際上,最早提出Scale-out概念的,其實就是Isilon。” EMC Isilon大中華區總經理楊蘭江女士說。
在Isilon以往的應用中,邊緣數據存儲,如遠程辦公室、分支機構的數據存儲和管理一直是個難題。這些分支機構的數據量不大,采購Isilon進行管理,從成本上就不夠合理。
從邊緣到云
對此,在新發布的新一代EMC Isilon橫向擴展NAS數據湖方案中,發布了100%純軟件版本的,Isilon SD Edge方案 ,它可以運行在支持VMware ESX的商品硬件上,可以通過vCenter簡化管理。目前,Isilon的策略是SD Edge完全免費,最大可以支持36TB數據的存儲。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5/1120/20151120092139249.jpg)
企業存儲的核心可以采用Isilon 集群NAS,它支持橫向擴展50PB的海量數據訪問。Isilon 集群NAS的核心OneFS,新的OneFS操作系統提高了數據湖的能力,其中包括完整無中斷升級(NDU)支持,以及靈活的軟件升級回滾功能。
OneFS不僅可以對接Isilon SD Edge邊緣數據,同時還提供了CloudPools擴展公共云的支持。目前,OneFS可以和AWS、Azure和EMC自己的Virtustream進行對接。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5/1120/20151120092139152.jpg)
CloudPools的作用在于對接公有云。因為Isilon 集群NAS可以把數據區分為熱、溫和冷數據(1年以上有可能不使用的數據),其中,冷數據占比高達50%。在OneFS的調度下,可以把這些冷數據調度到存儲更加廉價的公有云。 轉移到公有云的冷數據仍然可以被訪問,所有的數據,無論邊緣數據,還是公有云冷數據,熱數據、溫數據,全部采用OneFS集中管理。差異的只是訪問的速度,冷數據訪問需要更長的時間。
這不是互聯網+嗎?
這樣的一個集中管理的方案,無論從50PB的容量,到數據的管理策略,應該成熟、可靠的,而且這是被印證過的。對于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5/1120/20151120092139230.jpg)
數據湖,一個數據管理的新概念。Isilon 集群NAS是數據湖的一個理想載體。因為,Isilon同樣可以存儲數據文件,同時支持Hadoop的接口,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解決好數據的問題,數據創新的基礎就穩固了。這難道就不是互聯網+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