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存數應用大爆發的時代直線,不免有人擔心自己上傳的數據是否也會被窺視,上傳的數據是否安全,個人的隱私能得到保障嗎?
云上個人隱私如何保證
云存儲是一種新興信息存儲方案,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隨時隨地將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通過云存儲傳輸到網盤中,在其他有網絡的地方,通過頁面或是電腦客戶端就能非常便捷地取回照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用戶們上傳的資料不是全部都能密文保存,對于未加密的這部分文件,管理員可以從服務端的平臺中直接查看和刪除。這種帶有“主觀能動性”的管理模式,一旦發生管理員違反職業操守的情況,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如果用戶的移動終端或客戶端用戶名和密碼泄露或被非法竊取,服務器上用戶的隱私數據安全將難以保證。這意味著,用戶上傳到云上的資料信息越多、個人隱私越多,信息安全隱患就越大。
行業監管標準亟待建立
從最初的納米盤、大米盤和速度盤到115網盤、酷盤再到百度網盤、360網盤,該行業從2005年起步,到現在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但關于個人隱私安全保護還沒有統一的行業監管標準,商家更多關注的是占領市場,圈地建實驗室。
國際上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以美國為典型的行業自律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行業自律,減少法律限制,鼓勵和促進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減少網絡服務商的壓力;第二種是技術保護模式,將用戶隱私保護的希望寄托于用戶自身,通過某些隱私軟件進行自我保護;第三種是立法規制模式,以歐盟為代表,倡導由國家通過立法從法律上確立網絡隱私保護的各項基本原則與各項具體的法律規定、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濟措施。
對于用戶而言,在使用網盤上傳資料時,應考慮服務商的綜合實力,必要時加以軟件雙重保護,如果是非常重要或是絕密的文件,不能完全依靠云進行備份,以免服務商停止運營后數據丟失。另外,如果用戶發現個人隱私在網上泄露,應及時聯系運營服務商,將損失降至最低。
法律法規籠統待細化
我國現階段法律法規對于個人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層級比較低。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其中與個人網絡隱私權相關的規定主要有:國家保護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和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電子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2012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不過,我國沒有制定專門的網絡隱私保護法,現實條件下需要用法律的形式明確公民信息安全保護的范圍、個人網絡隱私權的權利內容以及公民個人信息的合法使用方式等,確保個人信息管理者盡到應盡的管理和保護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