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電子產品開發追求結構更緊湊、信息存儲密度更高等特征,因而傳統的磁存儲技術不久將達到物理極限。目前常規存儲器的兩種磁信息點通常包括許多磁矩平行排列的原子,與之對應的磁場方向分別代表信息技術中的“0”和“1”兩種情況。隨著電子產品的小巧化,雜散磁場造成相鄰信息位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微小化的磁信息點存在超順磁性,對熱波動并不是十分穩定,會導致數據丟失。
重子等強磁結構的利用有望成為擺脫這一困境的出路。這種結構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二維的磁節面,磁矩在這個面內可以均勻旋轉360°。這種磁節點具有粒子特征,屬于拓撲電荷,重子的“有”和“無”兩種情況能夠體現“1”和“0”的轉換。德國漢堡大學的實驗物理學家通過巧妙的選擇溫度和外部磁場,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制造和調控了單個重子。他們將一個置于銥晶體、由鈀和鐵組成的雙原子層膜放入磁場,借助旋轉偏振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單個的、空間位置固定、大小為幾納米的重子,實現了常規鐵磁序和復雜自旋序之間的來回轉換。同時,利用顯微鏡尖的弱小電流,對重子進行了記錄和刪除。
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重子技術能否成為以及何時成為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信息存儲技術,但該實驗表明重子的記錄和刪除是可以實現的。這證明了這一技術路徑的可行性,也為相應新產品的開發掃清了一個重要障礙。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