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鐵道出版社信息辦主任劉波與記者聊了關于大數據存儲方面的話題,其中劉波提出一個企業級用戶存儲部署的關鍵策略在于:如何控制數據生命周期的整體成本。
一般情況下,企業級用戶在采購存儲過程中,選擇因素主要包括:容量與性能,價格與服務等,但基于當前企業用戶數據中心或IT系統越來越復雜,硬件設施越來越龐大的情況下,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采購思路做存儲計劃未免考慮不全面了。
實際上,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視頻、圖片、語音等等非結構化、多元化的數據存儲正在帶給企業用戶新的挑戰,在明了采購部署存儲的新關鍵因素之后,還需要考慮如何在存儲部署之前,對大數據做一個明確的梳理。
以中國鐵道出版為例,劉波認為,從當初我們選擇多少KB存儲,到多少GB存儲,再到多少TB存儲,再到多少PB存儲,數據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以往幾年,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電子圖書、圖文、視頻的存儲還需要考慮到版權等等信息,這對于存儲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都帶來了新的要求。
要提升對存儲高可用性與性能,我們在考量存儲介質的更新,如磁帶、磁盤、閃存,還有內存。之外,還需要對磁帶、磁盤、閃存不同存儲介質進一步融合利用,而不是誰來替代誰。到目前為止,這三者確實有一些局部的替換案例,但無法做到全面的替換,畢竟每一類存儲介質本身的優勢并不容易被其他新介質所替代。為此,如何做到磁帶、磁盤和閃存的融合才是當前解決大數據存儲的關鍵問題所在。
有了這些考量,對于大數據存儲的策略我們就越來越明了。不過,還不僅如此,雖然我們考慮了三種存儲介質或存儲模式的融合,但如何融合?需要廠商進一步研究。
大數據存儲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存儲的安全性,如何做到更安全的存儲,阿明和紹龍認為,能夠將企業用戶的存儲備份、容災做好,能夠在存儲系統本身做好數據的加密與安全性,這就應該為企業用戶帶來無后顧之憂。
當然,談到存儲備份與容災,目前也有許多專業廠商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年積累與應用,但時常總是被一些新的技術與產品所推動。為此,華為也推出了基于存儲、備份、歸檔的三位一體的存儲系統,這對于很多中端企業用戶更為便捷地實現存儲的安全性與高可用性帶來了新的嘗試。
由此可見,對于大數據存儲的討論還沒停止,需要在了解大數據本質的基礎上,還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企業用戶自身需求的變化與更替以及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總體成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