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以來,軟件定義存儲和大數據,云存儲三者均為互聯網行業的關注熱點。今年3月初,EMC發布軟件定義存儲戰略,這條新聞引發了業內有關軟件定義存儲的熱潮。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火熱之后,引爆了行業的新話題。
何為軟件定義存儲
軟件定義存儲至今并沒有確切的定義,簡單來說在任何存儲上運行的應用都能夠在用戶定義的策略的驅動下自動工作,這種理念都可以稱之為軟件定義存儲。而在存儲的基礎上運行某些應用,服務器對所存儲的數據的調用和處理,這在過去的存儲中已經存在,那么,軟降定義存儲只是比傳統的存儲的層次更高了嗎?
軟件定義存儲包括了可在不同地理位置拓展、在不同商品服務器或第三方廠商的陣列上拓展、能夠將所有基礎存儲資源虛擬化后融入資源池、以及通過提供開放API以便廠商、合作伙伴或客戶都可以開發出訪問基礎存儲硬件時所需的控制器等功能。這些舉措都將開啟存儲領域的新篇章,高端儲存的硬件架構也會為軟件定義存儲提供有力支持。
高端儲存硬件架構
現在,高端存儲的硬件架構很多流派,包括小型機雙控架構、多控架構。DS8000高端存儲就屬于小型機雙控架構,其實非常好理解,拿兩個小型機,采用雙機軟件組合成一個系統。業界認為,大于2控的多控架構才是正宗的高端儲存,既多控架構。
多控架構可以分為:總線交換式,交換式架構,矩陣直連式架構,全分布式交換架構等。各種模式都互有利弊,交換式架構總體來看比較完美,但是架構仲裁太復雜,延時較大;矩勢直連式架構時延小,但是被競爭對手笑稱為賣線纜而非賣存儲;全分布式交換架構的優點是擴展性好,例如松耦合scale out交換架構,可以加載多個控制器,而缺點也比較顯著就是多個控制器通訊協調復雜,對軟件的能力要求很高。如何取舍在于用戶自己的體驗,而硬件架構發展趨勢或會走向融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為王道。
除此之外,可靠性是一個高端存儲系統的重要指標,和硬件息息相關。當然,高端存儲除了架構之外,前端接口和后端接口也比較重要,這里就不細表述了。
軟件之于存儲
基于軟件的存儲堆棧應該提供一套完整的存儲服務,還有在基礎的持續數據配置資源之間的聯系,這使其數據可以在這些資源之間流動。簡單理解就是存儲服務和控制服務分離,用戶自己購買或開發存儲控制軟件,存儲廠商提供存儲硬件,但智能控制的部分都在軟件層面,就如10年前提的次時代網絡NGN。
近日,看了FORREST的SDS(軟件定義存儲)的分析報告說:“現在存儲的花費只占IT的總花費的7%,但存儲的容量再增長,因此客戶會很快轉向SDS,先是軟件+存儲的形態,最后發展為純軟件的形態。”他們的想法或許過于樂觀,但也說明了存儲領域的一大趨勢,在原來存儲的理解上,軟件定義存儲換個馬甲給人全新的感覺,猶如FORREST分析所說的,SDS在未來成為存儲霸主也未可知。
軟件定義存儲概念和虛擬化存儲頗為相似,但是虛擬化存儲多數情況下只能在專門的硬件設備上使用。對于許多廠商來說虛擬化存儲都要使用自己為其量身定制的設備,或者是在特定服務器上加載的一款軟件。同時,軟件定義存儲在容災備份的層面也有一定益處,達到高端存儲水準,可以做到兩地三中心容災,這些是目前的中端存儲所望塵莫及的。
云計算的火熱是由于企業對資源的整合并按需購置的需求而來的,大數據是企業想要利用海量數據,從數據中尋求自己需要的資源,軟件定義存儲則是對這兩者理念升級。可以看出企業希望能更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存儲資源以及對數據合理有效利用的需求。